[实用新型]一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滤管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9032.8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1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万泽华;刘力;李献勇;沈超;雷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贾楠楠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联合 预压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滤管布置结构,所述真空滤管交叉点利用成品三通胶管和四通胶管连接,所述盲管呈辐射状布置,且盲管末端与真空滤管通过三通胶管连接,所述盲管的起始端通过七通胶管与四道盲管、双侧两道真空滤管和一道出膜管道连通,所述出膜管道的另一端与变频真空泵的进口连通;该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滤管布置结构,变频真空泵可单侧布置,能够集中控制真空度,节省了设备、电缆、电力、人力等资源投入,降低成本,可更好的将水、气通道连通,缩短了水、气出膜的路径,提高了抽气、排水的效率。此种新型布置结构尤其适用于单侧无施工工作面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处理工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堆载预压滤管布置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滤管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先根据现有技术真空射流泵及滤管布置图4,详细介绍现有技术的操作步骤:
1、真空滤管采用直径60mm塑料软管,打孔加工后外包土工织物滤水层并捆绑结实,滤水层只透水、气,不透砂。
2、真空滤管利用胶管连接,胶管套入滤管长100mm,并用铅丝绑紧,铅丝接头不得朝上。
3、真空射流泵需能形成不小于0.096MPa的真空压力。
4、真空滤管短边间距5m、长边间距35m布置、真空射流泵间距30m周边布置。
该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为:
1.真空泵采取单向工作性,周边布置电缆布设密集,需求量较大。大量的电能用在真空泵抽排循环水上,电能浪费较严重。
2.仅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布置真空滤管,排水、排气效率较低,对真空射流泵工作能力要求较高。
3.不可应用于单侧无施工工作面的工程,有局限性。
现有技术中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处理施工,原设计真空滤管布置结构为短边间距5m、长边间距35m布置、真空射流泵间距30m周边布置。由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区域东侧边线紧邻东侧施工中建筑深基坑坡顶,没有足够的空间布置真空射流泵和排水边沟,故深化原射流泵及滤管布置图设计,改用新型抽真空设备取代原功率真空射流泵及滤管增设盲管的布置结构,只在施工区域西侧布置新型抽真空设备和排水边沟。为保证排水效果不被单侧布置新型抽真空设备影响,滤管布置后增设盲管,现场实施后抽气排水效果显著,特总结滤管增设盲管布置结构,形成本专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滤管布置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滤管布置结构,包括真空滤管和盲管,所述真空滤管埋设在排水砂垫层中部,且真空滤管上打孔加工后外包土工织物滤水层并捆绑结实,所述真空滤管交叉点利用成品三通胶管和四通胶管连接,所述盲管呈辐射状布置,且盲管末端与真空滤管通过三通胶管连接,所述盲管的起始端通过七通胶管与四道盲管、双侧两道真空滤管和一道出膜管道连通,所述出膜管道的另一端与变频真空泵的进口连通,所述变频真空泵的出口通过塑料管与水汽分离罐的进口连通,所述塑料管上安装有止水阀门,所述真空滤管上安装有膜下真空度测头和监测传感原件。
优选的,所述三通胶管2和四通胶管3均套入真空滤管1长100mm,且三通胶管和四通胶管与真空滤管的连接处均用铅丝绑紧,且铅丝接头不得朝上。
优选的,所述真空滤管为短边间距5m、长边间距35m布置。
优选的,所述变频真空泵至少设有五个,且变频真空泵间距为30m。
优选的,所述变频真空泵均位于真空滤管的后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90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防触电提醒功能的空调
- 下一篇:一种镁合金带材精整装置的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