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自助就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9623.5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6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夏舜;单兰祥;范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20/34 | 分类号: | G06Q20/34;G06Q20/20;G06Q50/12;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自助 就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射频识别、单片机、PC机和数据库等电子信息技术在日常餐厅付费结算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食堂采用敞开队列的形式出售饭菜,通常的模式为:饭菜分别装在不同颜色的碗内,柜台设置不同价格的区域,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区域,饭菜的碗放在柜台边供就餐者挑选。就餐者首先在入口处取一托盘放在柜台上,然后挨个排成一单列,不断地将托盘往前推进,同时将自己需要购买饭菜的碗放入托盘内,最后在收费柜台前由收费员人工根据不同颜色的碗对应不同价格的方式,清点并计算总金额。作为对以上模式的改进,现有技术中将碗的底部设置一射频芯片,事先根据其放置区域的价格将价格数字写入射频芯片,最后将装有不同价格碗的托盘放置在一射频感应区,射频感应区下方的射频读取电路自动读取各个碗的价格数值,并加以累加得到本次就餐金额,然后就餐者将就餐卡放在柜台上的感应区,系统将卡内的读取数值减去本次就餐金额,然后存入后台数据库。该模式的缺点在于未完全实现就餐流程的自动化,仍需人工不断往前移动托盘。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解决了目前的就餐系统中,仍需要人工取托盘,并且需要不断将托盘往前移动的弊端。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自助就餐系统,依次包括托盘供应装置1、托盘2、电机5和传送带3组成的托盘自动传送系统、碗6和射频检测门4;所述托盘供应装置1和射频检测门4分别位于托盘队列的起始部和终末部的上方,所述碗6底部安装有第一射频识别芯片7和第一射频线圈12,所述托盘2底部安装有第二射频识别芯片8和第二射频线圈9,所述托盘供应装置1表面设置有第一射频感应区10,托盘呈竖直排列且口部朝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所述托盘供应装置1内设置有写第二射频识别芯片8的第二射频感应区14,下部一侧有出盘口15,所述射频检测门4上部设置有读写第一射频识别芯片7和第二射频识别芯片8的第三射频感应区11。
进一步,托盘供应装置1内设置有步进推盘装置13,每次推进距离为一个托盘的高度。
进一步,射频检测门还设置有就餐卡消费前后数值以及本次就餐金额显示电路模块和/或语音播放电路模块。
进一步,托盘供应装置1还设置有剩余托盘数目的计数器。
有益效果
就餐者只需在入口处刷卡,即会自动掉落托盘,托盘由传送带自动往前匀速移动,自动结账扣款,付款过程完全自动化,买饭菜过程的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碗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托盘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托盘供应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射频检测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1为托盘供应装置,2为托盘,3为传送带,4为射频检测门,5为电机,6为碗。如图2所示,7为碗底部的第一射频识别芯片,12为与第一射频识别芯片相连的第一射频线圈。如图3所示,8为托盘底部的第二射频识别芯片,9为与第二射频识别芯片相连的第二线圈。如图4所示,10为位于托盘供应装置表面的第一射频感应区,14为写第二射频识别芯片8的第二射频感应区,14覆盖在托盘队列的第一个托盘,13为步进推盘装置,15为出盘口。如图5所示,11为读写第一射频识别芯片7和第二射频识别芯片8的第三射频感应区。
以下结合图6,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首先,就餐者来到位于传送带起始部的托盘供应装置旁,在托盘供应装置面对就餐者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射频感应区,就餐者将就餐卡贴近第一射频感应区。
本系统的中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在有效就餐卡贴近感应区后,首先读出其卡号,然后通过第二射频感应区往托盘底部的第二射频识别芯片中写入卡号,同时步进推盘装置往前进一步,步进的距离为一个托盘的高度,刚写好卡号的托盘正好从出盘口落下,由于将托盘口部朝向传送带运动方向,托盘由于惯性的作用,在呈竖直掉落的托盘的一个侧边接触到传送带时,另一侧边由于要保持原来的静止趋势,在惯性的作用下,托盘呈口部向上的状态放在传送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未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96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