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控制系统的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0789.9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5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刘少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蔚宇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2J7/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冯精恒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控模块 主控板 模块通信 充电桩 直流电源模块 直流输入端 控制接口 控制系统 组合结构 充电枪 电源 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电源输出端 继电器电源 模块化结构 直流输出端 控制端口 连接线路 生产效率 通用连接 整机成本 复杂度 接线端 减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桩控制系统的组合结构,其包括主控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其中,主控模块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中的主控板;主控板上设置有电池管理系统电源、主控板电源、以及继电器电源;主控模块的箱体上设置有连接至主控板的模块通信控制接口、直流输入端、以及用于连接至充电枪的电源输出端和充电枪接线端;主控模块通过箱体上的模块通信控制接口和直流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模块的模块通信控制端口和直流输出端连接。该结构通过模块化结构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通用连接,能够在降低连接线路的复杂度并减小充电桩的体积的同时,降低整机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控制系统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与推广,有效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是目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基于快速大功率充电的需求,直流非车载大功率充电(直流充电桩)已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充电桩内的各个功能模块(例如,直流电源模块、主控板、绝缘监测、BMS电源、分流器、电能表、收费模块等)都比较分散,主要依靠充电桩内的二次配线以实现各个功能。然而二次配线种类多、接线复杂,给充电桩的运行和维护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授权公告号为CN20618061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其通过第一接线模块和第二接线模块分别将连接枪线的控制和通讯电缆以及汇聚的环境信息通过第一成线电缆和第二成线电缆连接到控制模块,完成二次配线。
然而,该方案虽然能避免枪线的控制、通讯缆线以及采集环境信息的信号线都混合在一起,部分地简化充电桩的二次配线。但是其需要将各组成要素安装于充电桩柜体后再进行接线,仍然存在连接线路复杂,体积大,生产效率低,及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此外,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充电桩功率大小的不同,以致在满足不同功率需求时需对充电回路、检测回路等多个部分进行器件的分别选择和适配,导致现有充电桩的适应范围较小,无法进行快速设计和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化组合式充电桩系统的组合结构,其通过模块化结构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通用连接,能够在降低连接线路的复杂度并减小充电桩的体积的同时,降低整机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各方面。
一种充电桩控制系统的组合结构,其包括主控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
其中,所述主控模块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中的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上设置有电池管理系统电源、主控板电源、以及继电器电源;所述主控模块的箱体上设置有连接至主控板的模块通信控制接口、直流输入端、以及用于连接至充电枪的电源输出端和充电枪接线端;
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上设置有模块通信控制端口、电源的输入端、以及直流输出端;所述主控模块通过箱体上的模块通信控制接口和直流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模块的模块通信控制端口和直流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控板上进一步设置有绝缘监测器件并通过主控板与电源输出端连接以实时获取绝缘状态。
优选的,所述直流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之间设置有与主控板连接的电流测量器件和对应的采集点,所述主控模块的箱体上设置有连接至主控板的计量接口以将采集点处的测量信号通过计量接口发送给计量设备;所述主控模块的箱体上设置有连接至主控板的计费接口,用于根据计量设备获取的总电流值计算和收取充电费用。
优选的,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的数量大于一且通过电源母排并联后连接至所述主控模块箱体上的直流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直流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之间设置有与主控板连接的接触器以进行总输出的通断控制。
优选的,所述电源输出端与直流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熔断器以对输出进行过流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蔚宇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蔚宇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07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