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功率的应急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6610.0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9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阳帝宇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应急灯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功率的应急灯电路,包括开关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充电保护模块以及电池放电升压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网,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充电保护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保护模块和所述电池放电升压模块连接。开关电源模块输出恒压恒流供电池充电及次级元件工作;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到的电池电压来控制电池充电电路的断开与导通,从而有效地保护保护了电池,延长了充放电次数,同时也确保的应急灯的使用时限,且整个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急灯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功率的应急灯电路。
背景技术
照明,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行为,随着家庭装饰的日新月异,照明灯具的使用也是越来越多,此时,人们考虑的则是如何使照明灯具可以智能化,满足照明及美化的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智能节能的需求。但是,现有的照明灯具中有如下几点不足:一是,普通的照明灯具不具备应急照明功能,即在市网突然断电的情况下,照明灯具也随之熄灭,突然的熄灭会给人们带来意外的危险;二是,现有的应急照明灯具, 其线路结构不稳定,电路的可靠性不高,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恒功率的应急灯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恒功率的应急灯电路,包括开关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充电保护模块以及电池放电升压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网,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充电保护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保护模块和所述电池放电升压模块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包括整流桥堆D5、变压器T1以及电源芯片U1,所述整流桥堆D5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所述整流桥堆D5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变压器T1和所述电源芯片U1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两端为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充电保护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变压器T1的反馈绕组正极端与地之间串接有电阻R22和电阻 R23,电阻R22和电阻 R23之间的节点与电源芯片U1的FB脚连接,电源芯片U1的CS脚与参考地之间并联有电阻R19和电阻 R20;由电源芯片U1控制变压器T1输出稳定电压和恒定电流,供电池充电及次级元件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U3、稳压芯片U2,所述稳压芯片U2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稳压芯片U2的输出引脚与微处理器芯片U3的电源输入端口连接;微处理器芯片U3的输入端口PD6与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的正端连接,微处理器芯片U3的输出端口PD4通过三极管Q8与继电器K1连接,继电器K1连接电池放电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微处理器芯片U3的输出端口PD4输出电压使三极管Q8导通,从而驱动继电器K1工作,切断电池放电升压回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保护模块包括三极管Q1、MOS管Q4以及MOS管Q5;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MOS管Q4的源极与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6与MOS管Q4的栅极连接,MOS管Q4的漏极与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5的负极与并联电阻R13、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并联电阻R13、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的正极、二极管D18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8的负极与并联电阻R35、电阻48的一端相连接,并联电阻R35、电阻48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0与微处理器芯片U3的输入端口PD3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MOS管Q5的漏极连接,MOS管Q5的栅极通过电阻R17与微处理器芯片U3的输出端口PB4连接;微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口PB4输出电压驱动MOS管Q5导通,使三极管Q1截止,从而使MOS管Q4截止,切断充电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阳帝宇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惠阳帝宇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6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廊内外结合的排水系统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景区设计用池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