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压电子舱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7079.9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5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熹;姚潇;姚震球;曾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压 电子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压电子舱模块。
背景技术
耐压电子舱是水下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用于安装电源、驱动等电路板,负责给其他部件提供电力、收发控制信号,并和陆上控制台保持实时的信号传输。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耐压强度和密封性能,并尽量减小体积、降低重量。耐压电子舱是水下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用于安装电源、驱动等电路板,负责给其他部件提供电力、收发控制信号,并和陆上控制台保持实时的信号传输。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耐压强度和密封性能,并尽量减小体积、降低重量。
水下耐压舱体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长方体耐压舱体易于加工,方便布置内部元件,但是受压时边角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耐压强度较低,适用于浅水密封。球形耐压舱体受压时应力可以在整个表面上均匀分布,耐压性能好,适用于深水密封;但是内部元件不方便布置,加工难度和成本也很高。圆柱形耐压舱的耐压性能良好,加工成本较低,从浅水到深水都可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压电子舱模块,能够解决一般的耐压电子舱内部元件不方便,耐压性能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压电子舱模块,其创新点在于:包括耐压舱壳体、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摄像模块;
所述耐压舱壳体呈圆柱筒状结构,耐压舱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舱盖和后舱盖;所述耐压舱壳体还设置一隔板将耐压舱壳体分为前舱区和后舱区;所述前舱盖与后舱盖上均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水密接插件的安装孔;
所述电源模块安装在耐压舱壳体的后舱区,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架、电源板、散热板和电源电机控制板;所述电池架呈柱体框架结构,所述电源板具有若干个且安装电池架上;所述散热板具有若干个分别与每个电源板相连;所述电源电机控制板设置在电池架上;
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耐压舱壳体的前舱区,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安装架、导航模块、光电转换模块、主控板、深度计控板和漏水应变片;所述安装架呈圆柱式框架结构;所述导航模块、光电转换模块、主控板、深度计控板和漏水应变片均安装在安装架上;
所述摄像模块安装在耐压舱壳体的前舱盖上,所述摄像模块包括旋转云台、摄像机和透明球罩;所述旋转云台连接在前舱盖上,摄像机安装在旋转云台上;所述旋转云台与摄像机均通过导线穿过前舱盖与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相连;所述透明球罩安装在前舱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板与散热板的安装整体重心位于电池架的中心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耐压电子舱模块的整体重心位于耐压舱壳体的中心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耐压舱壳体采用圆柱形结构,耐压性能良好,加工成本低,从浅水到深水均可使用;采用隔舱的方式将电池模块与控制模块隔开,避免了电池产生的热量对控制模块产生影响,同时在电池模块上设置有散热板,便于电池快速散热;本实用新型中的耐压电子舱模块空间布局合理,耐压性能良好,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压电子舱模块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压电子舱模块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压电子舱模块的电源模块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耐压电子舱模块,包括耐压舱壳体1、电源模块2、控制模块3和摄像模块4。
耐压舱壳体1呈圆柱筒状结构,耐压舱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舱盖11和后舱盖12;所述耐压舱壳体1还设置一隔板13将耐压舱壳体分为前舱区13和后舱区14;所述前舱盖11与后舱盖12上均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水密接插件15的安装孔。
电源模块2安装在耐压舱壳体1的后舱区14,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电池架21、电源板22、散热板23和电源电机控制板24;所述电池架21呈柱体框架结构,所述电源板21具有若干个且安装电池架21上;所述散热板23具有若干个分别与每个电源板22相连;所述电源电机控制板24设置在电池架21上。
控制模块3安装在耐压舱壳体1的前舱区13,所述控制模块3包括安装架31、导航模块32、光电转换模块33、主控板、深度计控板和漏水应变片;所述安装架31呈圆柱式框架结构;所述导航模块、光电转换模块32、主控板33、深度计控板和漏水应变片均安装在安装架3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70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天候开关电源
- 下一篇:一种新型封装电路的密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