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净化新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7983.X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2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7/007;F24F13/2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1248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净化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节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净化新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外的空气质量。众所周知,室内污染包括甲醛、苯、氨、TVOC、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等,甲醛等污染物的持续释放时间达到3-8年以上,室内长期缺氧将严重影响心脑系统的健康和肌体组织的修复。室外污染包括PM2.5颗粒物、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灰尘及棉絮状漂浮物、花粉过敏原、室外噪音污染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开窗通风解决室内缺氧,那么室外PM2.5及其它污染物将进入室内损害肺部等器官健康,室外噪声严重影响休息损害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关窗隔离室外污染及噪声,采用空气净化器一般只能去除空气粉尘,无法有效去除室内产生的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污染物,同时大脑将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关闭门窗隔离室外污染及噪声,安装带有净化功能的净化新风机将室外富氧的新风净化后源源不断送入室内并维持室内处于微正压,稀释室内污染物排出室外,维持室内是一个洁净的空气质量环境。因此近年来带净化功能的净化新风机越来越普及。
目前的净化新风机虽有空气过滤装置,但是过滤装置的效果不好,仍然有部分微小颗粒混入新风空气中排放到室内或者进入风机中从而影响风机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净化新风机,解决目前的新风机的过滤装置效果不好,仍然有部分微小颗粒混合新风空气中排放到室内或者进入风机中影响风机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净化新风机,包括两组以上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所述相变集热腔热管组包括集热腔和热管组,所述集热腔对外密封并且其内部填充有气液两相相变工质,所述热管组的一端位于集热腔内部,另一端位于集热腔的外部; 每两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中的集热腔之间通过均液管和均气管相连通,并且其中一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位于新风机的新风道内,另一组位于新风机的排风道内,在新风道内:位于所述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进风侧沿风向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箱和新风风机,在排风道内:位于所述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出风侧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空气过滤箱的两端设置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过滤箱内设置有活性炭过滤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新风道内设置空气过滤箱,通过将空气进入活性炭过滤板进行过滤,从而达到有效过滤空气中微小杂质的效果。
作为优选,在空气过滤箱内,所述活性炭过滤板靠近空气进口的一侧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通过管道连接水箱。在空气过滤箱中设置雾化喷头,通过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相互融合后,随污水进行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过滤箱的底部设置有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水箱,所述污水出口内设置有过滤网。污水出口内设置过滤网,将污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是由上层金属网层、中层果壳活性炭层和下层金属网层构成的三层结构过滤网。进一步限定活性炭过滤网的结构,方便污水中杂质颗粒的吸附与过滤。
作为优选,所述集热腔的顶部设置有热管安装座,所述热管组的一端穿过热管安装座并设置在集热腔的内部。热管通过热管安装座固定,使集热腔与外界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集热腔的底部设置有导冷导热面,所述集热腔内设置有散热片并且所述散热片的一端与导冷导热面相接触。集热腔内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与导冷导热面相接触,能够在应用时芯片等发热或发冷器件的发热或发冷表面能最大限度与相变集热腔的导冷导热面紧密接触并迅速将热量或热量通过集热腔内的带毛细作用的散热片传给腔内的相变工质,相变工质又能快速的通过热管组将冷热量传导至散热或散冷介质,发热或发冷表面与散热或散冷介质的温度差可控制在1℃以下,相比现有的热管散热器,传热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热管组位于集热腔外侧的部分套装有两个以上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上设置有供热管组中的热管穿过的通孔。针对于不同的传热介质,散热翅片可以增加热管的传热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接触传热效率及沿程传热效率均很高,能快速将小面积高密度热流从发热或发冷面快速导向散热或散冷工质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发热或发冷面的温度可趋近于散热或散冷介质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79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