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柳莺栖息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8515.4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8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录三;蔡文倩;刘云龙;徐飞;王瑜;隋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31/12 | 分类号: | A01K31/12;E02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11388 | 代理人: | 蒋玉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柳莺 栖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柳莺栖息地结构。
背景技术
柳莺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莺科(Sylviidae)鸟类,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是我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差,柳莺的数量极具减少,柳莺的数量减少直接导致害虫数量的增加。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有利于柳莺生存,提高柳莺存活率的柳莺栖息地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柳莺生存,提高柳莺存活率的柳莺栖息地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柳莺栖息地结构,包括一设置于河流边的岸坡,在所述岸坡上铺设有客土层,在所述岸坡上种植有沼柳,沼柳的行数为2~4行,行距为1-2米,沼柳株间距为20 cm-50 cm,所述岸坡坡底枯水位线处每隔5~10米设置1个木桩;本装置中木桩可为柳莺提供栖木;沼柳可为柳莺提供遮蔽物、食物及充分的休憩空间,柳树发达的根系还可起到减缓岸坡水土流失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岸坡的倾斜角度为15~40°。
优选地,所述岸坡上的沼柳,近水区排的位置需在丰水位线以上。
优选地,所述木桩为实木木桩,所述木桩的长度为200 cm-250 cm,所述木桩上端延伸至近水区排沼柳的根部,下端延伸至河底80-120cm
优选地,所述客土层的厚度大于2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中木桩可为柳莺提供栖木;沼柳可为柳莺提供遮蔽物、食物及充分的休憩空间,柳树发达的根系还可起到减缓岸坡水土流失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2为岸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柳莺栖息地结构,包括一设置于河流边的岸坡1,在所述岸坡1上铺设有客土层2,所述岸坡种植2-4行沼柳4,行距为1-2米,株间距为20-50cm,所述岸坡坡底枯水位线处每隔5~10米设置1行木桩5;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岸坡1的倾斜角度为40°。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沼柳4为松江柳和卷边柳,种植行距为1米,株间距为20 cm-30 cm。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木桩5为松木桩,所述木桩5的长度为200cm,所述木桩5上端延伸至所述沼柳4的近水区排的根部,木桩5下端延伸至河底80-120cm,相邻木桩间距为8米。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客土层2的厚度为3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中木桩可为柳莺提供栖木;沼柳可为柳莺提供遮蔽物、食物及充分的休憩空间,柳树发达的根系还可起到减缓岸坡水土流失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8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禽养殖箱
- 下一篇:一种家禽养殖投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