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套管拔除钳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9613.X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4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辉;张进博;郑晓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套管 弧形结构 拔除钳 咬合端 钳镊 微创 玻璃体切割术 本实用新型 夹持部 齿钩 夹持 咬合 玻璃体手术 手术并发症 工具切换 圆锥体状 环抱状 双弧形 楔形体 拔除 滑脱 钳夹 匹配 概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套管拔除钳镊,其包括两个钳镊体,钳镊体包括夹持部和手持部,夹持部的咬合端为双弧形结构,咬合端的底部为第一弧形结构,咬合端的内侧为第二弧形结构,两个钳镊体的咬合端呈环抱状,第二弧形结构的弧度与穿刺套管相匹配,咬合端内侧设有若干齿钩,齿钩为圆锥体状或楔形体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刺套管拔除钳镊既有钳的功能又有镊的功能,减少了工具切换的操作,使用钳夹持时可将穿刺套管牢固的夹持住并拔除,避免滑脱,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微创玻璃体手术的安全性;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增加了夹持住穿刺套管的概率,操作方便,节省了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套管拔除钳镊。
背景技术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是使用特制的(23G、25G、27G)穿刺套管针直接经结膜巩膜穿入眼内,通过三个穿刺套管建立手术所需通道,进入玻璃体腔进行手术。套管拔除后切口能够自行封闭,不需要缝合,创伤很小。目前,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通常使用普通有齿眼科镊子拔除穿刺套管。但是使用普通有齿眼科镊子拔除穿刺套管的缺陷在于,需要夹持穿刺套管的部位为圆形柱状,而普通有齿眼科镊子的夹持部为夹角式夹持,少数情况下普通有齿眼科镊子能够将穿刺套管顺利拔除出来,但是,在施力不稳固的情况下,穿刺套管就容易从普通有齿眼科镊子的夹角处滑脱出去,造成穿刺套管夹持不牢固,穿刺套管滑脱出去,从而导致套管损伤断裂等情况发生,增加手术并发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与穿刺套管吻合度好,能够牢固夹持住穿刺套管并拔除,不易滑脱的拔除钳镊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穿刺套管拔除钳镊,其针对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设计的专用穿刺套管拔除钳镊,在手术中使用该钳镊可以牢固的夹持住穿刺套管并拔除,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微创玻璃体手术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穿刺套管拔除钳镊,其包括两个钳镊体,两个钳镊体通过销轴转动连接,钳镊体包括夹持部和手持部,夹持部包括咬合端和连杆端。
咬合端为双弧形结构,咬合端的底部为第一弧形结构,咬合端的内侧为第二弧形结构,两个钳镊体的咬合端呈环抱状,第二弧形结构的弧度与穿刺套管相匹配;
咬合端内侧设有若干齿钩,齿钩为圆锥体状或楔形体状;
咬合端包括头部和尾部,咬合端尾部与连杆端一体式连接,连杆端的另一端与手持部一体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夹持部设置为连杆端和咬合端,咬合端底部和内侧均为弧形结构,其内侧弧形弧度与穿刺套管相匹配,通过与齿钩的配合将穿刺套管牢牢夹持住,防止穿刺套管滑脱;设计圆锥体状或楔形体状的齿钩,能够将穿刺套管方便快速夹持住;其底部的弧形结构,使得夹持时便于改变和控制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针对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设计的专用穿刺套管拔除钳镊,在手术中使用该钳镊可以牢固的夹持住穿刺套管并拔除,避免滑脱,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微创玻璃体手术的安全性;通常医务人员在进行拔除穿刺套管时,看不见穿刺套管的具体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增加了夹持住穿刺套管的概率,使用操作方便,节省了手术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每个钳镊体的咬合端上,齿钩数目为1-3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齿钩高度为0.5mm-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结构的弧度为0.5rad-1.2rad。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咬合端头部内侧设有平台结构,两个钳镊体处于夹持状态时,两个咬合端在平台结构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平台结构长度为1mm-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96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角膜接触镜和眼内照明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折叠辅助剥膜器的玻切导光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