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4657.0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1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靳华伟;张新;徐少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子机械 制动 系统 实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实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汽车线控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在整车上具有广泛应用,它是基于信息交互系统和实时控制的新型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作为汽车线控技术的一个分支,用以取代传统的液压和气压制动系统,其结构原理和控制算法上都与传统制动系统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全新的汽车制动理念。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凭借其节能、环保和制动响应快速等优点而优先在国外汽车企业得到广泛研究,其理论研究、试验测试平台和样机制造在国内起步较晚,但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也有了相当的突破。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以及车速的不断提高,现代车辆要求具有更高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这也对汽车电子机械制动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动方法,传统的制动系统实验台基础结构与其不一致,且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故需要一种实验台以真实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为基础,充分展示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过程,方便测量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制动力及其响应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以克服上述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实验台架、以及设在实验台架上的模拟汽车行驶模块、制动系统执行器模块、制动信号采集模块和踏板模拟器模块。
进一步,所述模拟汽车行驶模块包括电机、离合器和制动盘,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与制动盘中心轴连接,并通过离合器切断和传递电机向制动盘输入的动力。
进一步,所述制动系统执行器模块包括设置在制动盘内外两侧的制动块一、制动块二以及设在实验台架上的可移动支撑平台,所述制动块二通过连杆组件与支撑平台连接,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力矩电机,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通过挠性联轴器与滚珠丝杠副的滚珠丝杠连接,滚珠丝杠副螺母与正对于制动块一的压盘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平台在实验台架上可沿滚珠丝杠副轴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所述踏板模拟器包括传动部分和传感部分,
所述传动部分包括制动踏板、制动连杆、回位弹簧、弹簧卡扣和踏板旋转轴心;所述制动踏板和制动连杆固定连接,接收踏板制动力;所述回位弹簧和制动连杆通过弹簧卡扣连接,支撑制动连杆,并提供制动反力;所述制动连杆可围绕踏板旋转轴心在一定角度内运动;
所述传感部分包括转臂、摇臂、驱动臂和行程传感器;所述转臂与踏板旋转轴心固定连接,所述转臂、摇臂和驱动臂采用铰链顺序连接,所述驱动臂连接行程传感器;所述行程传感器另一端固定在踏板底上,所述踏板模拟器将制动踏板围绕踏板旋转轴心的角度变化转化为行程传感器的电压变化;将踏板的角度变化转化为电压信号,用于向制动系统中模拟执行器输入可变电压。
进一步,所述踏板模拟器输出电压与踏板转角的关系公式如下:
式中,u为行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θ为转臂初始位置与竖直方向夹角,a为转臂长度,U0为行程传感器的输入电压,L为行程传感器的电阻总长度,为制动踏板转动角度。
进一步,所述制动盘上方设有钳体,所述钳体包括一对与制动盘轴向平行的滑梁,所述制动块一和制动块二分别设有吊耳,所述吊耳滑动搭接在钳体的滑梁上。
进一步,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与可移动支撑平台固定的固定座和“L”形间隙配合体,所述间隙配合体竖向板嵌入制动块二与钳体边梁之间,用于拨动制动块二。
进一步,所述制动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数字显示仪、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对称安装在制动块一和制动块二的制动块吊耳间,用于采集两个制动块间的位移变化量;所述数字显示仪可同时显示同一时刻的压力及位移数值变化。
进一步,所述所述制动盘上均匀布置有配重块孔,设置与配重块孔可拆卸连接的制动盘配重块,通过制动盘上制动盘配重块数量的变化实现制动盘惯性质量的变化。
进一步,所述制动盘配重块通过螺钉嵌入式固定在制动盘的配重块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4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通用智能电动杆拉绳式全检测试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碰撞试验的新型试验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