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铅化放电阻抗平衡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6452.6 | 申请日: | 2017-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6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欧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H01M2/12;H01M2/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9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铅化 放电 阻抗 平衡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防铅化放电阻抗平衡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而蓄电池放电时,电池的内部阻抗会因放电量增加而加大,尤其放电终点时,阻抗最大,主因为放电的进行使得极板内产生电流的不良导体(硫酸铅)及电解液比重的下降,导致了电池内部阻抗增强,影响电池的使用效果;而当电池长期不使用而为充电时,硫酸铅会形成安定的白色结晶,后续即使充电,极板的活性物质亦无法恢复原状,而将缩短电瓶的使用年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避免蓄电池铅化、防止蓄电池使用时内阻增大、保证蓄电池的实用效率、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防铅化放电阻抗平衡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铅化放电阻抗平衡蓄电池,包括壳体和与之相配合的盖体,以及设置在盖体上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正汇流排相连接,所述负极柱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负汇流排相连接,所述正汇流排和负汇流排的位置互相错开,所述正汇流排上连接有若干互相平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一铅基板栅,所述第一铅基板栅的外表填满海绵状的铅,所述负汇流排上连接有若干互相平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二铅基板栅,所述第二铅基板栅的外表填满二氧化铅,所述第一铅基板栅和第二铅基板栅为互相交错设置的平行板栅,所述壳体内部还填充有电解质,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平衡腔,所述平衡腔与壳体之间设有若干细孔,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与壳体之间设有溢气孔,所述溢气孔内设置有溢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正汇流排的下部焊接有三块以上互相平行的第一铅基板栅,所述负汇流排的下部焊接有三块以上互相平行的第二铅基板栅,所述第一铅基板栅与负汇流排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所述第二铅基板栅与正汇流排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腔用来储存备用的电解质,所述平衡腔的上部开设有密封的注射孔。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腔用于收集壳体内部产生的气体,所述收集腔的内部填充有净化颗粒,所述收集腔的侧壁设有单向的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质为密度为1.26-1.33g/ml的稀硫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放电时,通过第一铅基板栅和第二铅基板栅与电解质发生将化学能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用电装置使用,充电时,通过外部提供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通过平衡腔补充壳体内的电解质,通过收集腔处理并排出壳体内的气体,有效防止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铅化问题,并平衡蓄电池放电时阻抗的增大,有效的提高蓄电池的使用效率,并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有盖体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盖体的俯视图。
附图中,1:壳体,2:盖体,3:正极柱,4:负极柱,5:正汇流排,6:负汇流排,7:第一铅基板栅,8:第二铅基板栅,9:电解质,10:平衡腔, 11:细孔,12:收集腔,13:溢气孔,14:溢气阀,15:注射孔,16:净化颗粒,17: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除非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和方法为本领域常规市购的原料和常规使用的方法。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欧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欧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64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电芯卷绕机中的卷绕头的传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电池循环电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