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品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8256.2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1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光;郝剑虹;刘学龙;高岳;范广军;于波;于光旭;周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N21/8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张莹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饰品 质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品质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品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内饰功能及品质检测对于产品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竞争力等方面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汽车生产厂商主要采用人工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存在劳动强度大,主观意识容易造成误检,检测数据难以获取,效率低等问题。因此,采用先进的机器人结合多类型传感器技术,代替人对汽车内饰按钮、旋钮、触摸屏、显示器等部件进行检测,采集测试数据,有利于形成综合测试评估报告,将是一种更为高效、实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安装于汽车内饰中,对汽车内饰中的机械部件及液晶显示部件的功能与品质进行定量化测试的机器人与传感器集成的检测装置,以对汽车内饰进行全面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内饰品质检测装置,包括:
机械臂,
机械手抓组件,连接在所述机械臂前端,所述机械手抓组件上设有力传感器;
机械臂基座,与车内的地板连接,并且所述机械臂设置在机械臂基座上;
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第四臂、第五臂、第六臂、第七臂和机械手抓组件,所述第一臂与机械臂基座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臂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臂上,所述第三臂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臂上,所述第四臂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三臂上,所述第五臂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在第四臂上,所述第六臂通过第五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五臂上,所述第七臂通过第六转轴转动连接在第六臂上,所述机械手抓组件连接在第七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抓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手抓、执行缸,所述执行缸连接在固定座上,所述执行缸活塞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手抓末端,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在固定座上,另一端铰接在手抓中部,相机通过相机固定架连接在固定座上,所述相机上设有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手抓为“L”型,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在手抓的“L”型拐点处。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缸为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为环形光源,设置在相机的镜头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垂直于机械臂基座,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垂直,所述第三转轴与第二转轴平行,所述第四转轴与第三转轴平行,所述第五转轴与第四转轴垂直,所述第六转轴与第五转轴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相机为工业相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品质检测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品质检测装置改变了依靠人工进行内饰检测,劳动强度大,检测数据统计困难,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局直观、操作方便,利用汽车自身座椅安装位置与安装孔等结构,可有效实现汽车内饰机械部件及显示部件的功能有效性和控制力度等定量化数据的测试,为汽车内饰部件的品质评估、对比和改进提够了有利参考,同时,也减小了内饰检测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汽车内饰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在车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机械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机械手抓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地板;2-机械臂;21-第一臂;22-第二臂;23-第三臂;24-第四臂;25-第五臂;26-第六臂;27-第七臂机;28-机械手抓组件;201-固定座;202-相机固定架;203-相机;204-光源;205-执行缸活塞;206-第二连杆;207-手抓;208-第一连杆;3-机械臂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82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