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室式蓄热氧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2827.X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4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姝钰;张红伟;贺俊梅;张开放;杨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珂瑞(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11337 | 代理人: | 梁艳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室式 蓄热 氧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VOCs治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室式蓄热氧化炉。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随着国家发布的VOCs排放法律法规及各省市VOCs排污费政策的实行,VOCs 的治理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
多室式蓄热氧化炉凭借净化效率高、能耗低、彻底分解氧化的巨大优势,成为废气治理领域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生物、化工、印刷、喷漆等领域。其化学原理为:
以往的研究中,一种新型RTO蓄热式氧化炉(CN106051793A),虽然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指出了蓄热氧化炉中分布器的重要性,并在蓄热室内每2-3个填料粒子厚度之间设置一层气体分布器,但是没有指明,蓄热氧化炉进气区与蓄热室之间的气体分布措施;一种新型RTO蓄热氧化炉(CN204329040U),该专利指出了延长蓄热体寿命的方法,即蓄热室下方设置磁性球层,用于过滤大颗粒物,减少蓄热体的腐蚀。但是,未指出气体均匀分布的理念。
目前的蓄热氧化炉没有设置进气区与蓄热室、蓄热室与加热室之间的气体分布器设施,亦没有保证气体在蓄热室、加热室中的均匀受热与放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室式蓄热氧化炉,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室式蓄热氧化炉,包括:预热室、放热室、吹扫室和加热室,所述预热室、放热室和吹扫室并列间隔分布,且所述预热室、放热室和吹扫室的上部均与所述加热室连接,所述预热室、放热室和吹扫室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气体分布单元。
优选地,所述气体分布单元由矩鞍环堆置而成。
优选地,所述气体分布单元中的所述矩鞍环采用散堆形式放置。
优选地,所述气体分布单元的垂直高度为70-80mm。
优选地,所述矩鞍环采用陶瓷材质制备而成。
优选地,位于所述预热室、放热室和吹扫室的底部的所述气体分布单元的顶端与所述预热室、放热室和吹扫室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0-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室式蓄热氧化炉,通过在预热室、放热室和吹扫室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气体分布单元。使得进入多室式蓄热氧化炉进气区的紊流废气均匀分布、均匀地进入预热室进行预热,在提高多室式蓄热氧化装置的氧化分解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加热器能源的消耗;同时,使得进入加热室的气体再次均匀分布,从而保证加热室中有机废气受热均匀、彻底氧化分解,并把受热均匀的气流带入到放热室;另外,使得经过加热室的气流再次均匀进入放热室,不仅有效促进蓄热体均匀的回收高温气体热量,也保证下一循环蓄热体以最佳状态预热待处理气体。因此,针对以往多室式蓄热氧化炉存在的不足,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室式蓄热氧化炉,解决了待处理气体进入蓄热室与加热室的气流分布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室式蓄热氧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1-进气区,2-下方格栅,3-矩鞍环,4-上方格栅,5-预热室,6-矩鞍环,7- 加热室,8-排气区,9-反吹进气区,10-放热室,11-吹扫室,12-气体分布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室式蓄热氧化炉,包括:预热室5、放热室10、吹扫室11和加热室7,预热室5、放热室10和吹扫室11 并列间隔分布,且预热室5、放热室10和吹扫室11的上部均与加热室7连接,预热室5、放热室10和吹扫室11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气体分布单元12。
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珂瑞(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维珂瑞(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28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