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盗蜂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3503.8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4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红;徐书法;高凌宇;武江利;罗兵;郭岳琴;徐进;冯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47/06 | 分类号: | A01K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惟诚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6 | 代理人: | 王慧凤,吕品 |
地址: | 10009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的管理,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盗蜂的装置。
背景技术
蜜蜂养殖是一个传统行业。蜜蜂在采蜜过程中,不但能采集蜂蜜,还能完成授粉过程,对自然界中植物的繁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中蜂蜂蜜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和美容价值,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保健品的追求,中蜂蜂蜜的消费量正在逐年上升。但中蜂在饲养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盗蜂现象。所谓盗蜂,即指窜到别的蜂群里盗窃贮蜜的飞翔蜂。发生盗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外界缺乏蜜源和对蜂群管理不慎引起的。如果发生零星盗蜂现象不注意控制和管理,就会发生大面积的盗蜂现象,一群盗一群,一个蜂场盗一个蜂场,相互偷盗,相互残杀,久而久之整个蜂场就会垮掉,损失惨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可以有效防盗蜂的防止盗蜂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包括用于遮盖蜂箱的罩体,所述罩体包括上盖体、下盖体以及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的侧围体,所述上盖体、下盖体、侧围体围合形成容纳蜂箱的腔体,所述上盖体上设置有用于蜜蜂出入的出入门。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其中,所述上盖体包括圆形的第一骨架以及覆盖所述第一骨架上的第一纱网,所述下盖体包括圆形的第二骨架,所述所述第一骨架与第二骨架通过侧围体连接在一起,所述出入门设置于第一纱网上。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其中,所述侧围体包括至少两个杆状的第三骨架以及由第三骨架支撑的第二纱网,所述第三骨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上盖体的第一骨架、下盖体的第二骨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其中,所述上盖体的面积小于所述下盖体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可以很好地防止盗蜂的侵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包括用于遮盖蜂箱1的罩体,罩体包括上盖体11、下盖体12以及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的侧围体13,上盖体11、下盖体12、侧围体13围合形成容纳蜂箱的腔体,上盖体11上设置有用于蜜蜂出入的出入门14。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其中,上盖体11包括圆形的第一骨架21以及覆盖第一骨架上的第一纱网31,下盖体12包括圆形的第二骨架22,第一骨架21与第二骨架22通过侧围体13连接在一起,出入门14设置于第一纱网31上。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其中,侧围体13包括至少两个杆状的第三骨架23以及由两个第三骨架支撑的第二纱网32,第三骨架23可拆卸的连接于上盖体11的第一骨架21、下盖体12的第二骨架22之间。
第三骨架23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于上盖体11的第一骨架21上,第三骨架2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于下盖体12的第二骨架22上。
第三骨架的一端也可以通过卡环连接于上盖体的第一骨架上,第三骨架的另一端也可以通过卡环连接于下盖体的第二骨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其中,上盖体11的面积小于下盖体12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其中,侧围体13上设置有用于蜜蜂出入的进出门15。第一骨架21围成的圆形与第二骨架22围成的圆形同心。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可以很好地防止盗蜂的侵袭,在使用中,将罩体遮盖蜂箱1上,蜂箱1中的蜜蜂出去时,可以通过出入门14或进出门15飞出,而外来的野蜂很难找到出入门14、进出门15,即使找到出入门14或进出门15,因为不能适应纱网腔体内的环境,不能找到蜂箱的入口,而无法飞入本蜂箱,在纱网腔体内,野蜂会被本蜂巢的工蜂识别后杀死,由此保护本蜂巢不被盗蜂侵袭。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盗蜂的装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可以很好地防止盗蜂的侵袭。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35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