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管内空气清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5044.7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0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贵;李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宇鑫宝铸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7 | 分类号: | F16L55/07;F16L5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12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管 空气 清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清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管内空气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厂或食用油的运输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空气进入管道内,空气进入管道后会降低管道内原有的气压,从而导致管道出油速度降低或者导致出不来油的现象。
现有清除管道内空气的方法一般是加油回填排气的方式或者更换管道,然而这两种方式不仅成本巨大,并且操作起来也相当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管内空气清除装置,解决了现有油管清理空气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管内空气清除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右侧卡接有撑杆,所述撑杆的右侧焊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套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部套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进水管远离出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支管,所述支管远离进水管的一侧安装有二通管,所述二通管的一侧焊接在管体的侧壁上并与管体的内腔相贯通,所述管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套接有顶塞和底塞,所述管体内腔的顶部安装有滤阀,所述滤阀的底部开设有滤孔,所述滤阀顶部的凹槽安装有滤网板,所述管体顶部的左侧卡接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的右侧插接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底部插接在位于管体左侧的集水箱的顶部,所述底塞的底部插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导管远离底塞的一侧插接在集水箱的底部,所述第二导管上安装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撑杆的中部焊接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的顶部卡接在管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滤孔的孔径为3-5毫米。
优选的,所述支管的数量为5-8个,且每两个支管之间的间距为15-20厘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管内空气清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箱、水管、进水管、支管、二通管、第一控制阀、顶塞、底塞、滤阀、滤孔、滤网板、排气阀、第一导管和集水箱,打开第一控制阀,使水箱内的水通过水管流进进水管内,继而流进支管内,最终通过二通管流进管体内,水首先流进管体的底部,继而慢慢灌满管体,从而将管体内的空气慢慢驱除出去,水最终漫过滤阀,通过滤孔和滤网板将管体内的杂物过滤掉,空气跟随水通过排气阀排出,当水通过排气阀排出的时候,证明管体内的空气已经全部排出,此时关闭排气阀,然后打开水泵和第二控制阀,将水通过第二导管排出至水箱内,从而解决了现有油管清理空气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阀结构俯视图。
图中:1管体、2撑杆、3水箱、4水管、5进水管、6支管、7二通管、8第一控制阀、9顶塞、10底塞、11滤阀、12滤孔、13滤网板、14排气阀、15第一导管、16集水箱、17第二控制阀、18第二导管、19水泵、20斜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宇鑫宝铸管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航宇鑫宝铸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5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燃气输送噪音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导式均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