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及卡托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6684.X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2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刚;朱昭晖;周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5 | 分类号: | H01R13/635;H01R13/502;H01R12/71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力臂 托盘 卡托 连接轴 电子卡连接器 退卡机构 卡座 电子设备 向前移动 止挡部 本实用新型 活动安装 向后移动 抵压面 插拔 抵接 受力 安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子设备上,其包括卡座及插拔于卡座上的卡托,所述卡托设有托盘及设置在托盘上的卡槽,所述电子卡连接器或电子设备具有止挡部,所述卡托设有安置在托盘上的退卡机构,该退卡机构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及连接轴,所述第一、第二力臂分别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末端,所述连接轴连接第一、第二力臂的第二末端,且该连接轴活动安装于该托盘上,当所述抵压面受力向后移动时,所述第二力臂的第一末端抵接在上述止挡部上,使第二力臂的第二末端向前移动,连接轴带动托盘向前移动,退卡机构设置在卡托上,节省整个卡座与卡托的面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及卡托。
背景技术
各类电子卡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领域,主要包括SIM卡、TF卡等,现有的电子卡连接器一般均设有退卡机构以方便电子卡的退出,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实用新型第CN203312553 U号揭露的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以安装在电路板上,其包括卡座、用于安装SIM卡的卡托及退卡机构,卡座包括绝缘底壳、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绝缘底座设有收容卡托的卡槽,金属外壳遮盖卡槽的顶部。导电端子设置在绝缘底壳上并延伸入卡槽,用以与SIM卡电性接触,卡托滑动安装于卡座上。退卡机构包括曲柄和卡设于卡座一侧部上且一端延伸抵顶于曲柄上的推杆,曲柄包括抵顶于推杆上的第一支体和沿第一支体一端部折弯设置的第二支体,第一支体与第二支体的过渡处铰接卡座上,第二支体位于卡托后方,可向前抵顶于卡托。退卡时,手动按压推杆,使得推杆抵推第一支体向后移动,促使第二支体向前移动的同时抵推卡托向前移动,卡托载动SIM卡向前退出卡槽,实现退卡。
上述电子卡连接器由于退卡机构的曲柄设置在卡托后方,推杆设置在卡座一侧部,曲柄与推杆需要占用卡座的较多空间,导致卡座长度及宽度较大,需要占用电路板的较多空间,不利于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子卡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低占用面积的电子卡连接器及卡托。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子设备上,其包括卡座及插拔于卡座上的卡托,所述卡托设有托盘及设置在托盘上的卡槽,所述电子卡连接器或电子设备具有止挡部,所述卡托设有安置在托盘上的退卡机构,该退卡机构包括第一力臂、位于第一力臂上下方向的第二力臂及连接第一、第二力臂的连接轴,所述第一、第二力臂左右延伸,分别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第二末端,所述连接轴连接第一、第二力臂的第二末端,且该连接轴活动安装于该托盘上,所述第一力臂的第一末端具有朝向前方用以供外力抵压的抵压面,所述第二力臂的第一末端位于止挡部的前方,当所述抵压面受力向后移动时,所述第二力臂的第一末端抵接在上述止挡部上,使第二力臂的第二末端向前移动,连接轴带动托盘向前移动。
进一步改进方案有:所述第一力臂的第一末端向前凸出超过第二力臂的第一末端。
进一步改进方案有:所述第一力臂的第一末端在左右方向上向外侧凸出超过第二力臂的第一末端。
进一步改进方案有:所述卡托包括门板及托盘,所述门板连接在托盘前端,所述门板设有与抵压面前后对齐的顶针孔,所述卡槽设于托盘上。
进一步改进方案有:所述门板包括门主体及自门主体向后延伸的凸缘,所述门主体后端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力臂的第一末端位于凹槽内,所述凸缘固定连接在托盘上。
进一步改进方案有:所述托盘包括盘体及连接在盘体前端的组装部,所述组装部设有组装空间,所述组装空间的开口朝向前方,所述第一力臂收容于组装空间。
进一步改进方案有:所述组装部包括围设于组装空间上下侧的上板与下板,所述第二力臂位于下板下方,所述连接轴旋转位于上板与下板的至少其中之一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66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