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矿多级新型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7879.6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7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进;朱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6/02 | 分类号: | B01D36/02;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多级 新型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矿多级新型脱水装置,属于矿山岩土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尾矿排放量很大,矿山企业每年生产的尾矿越有10亿吨,目前堆存的尾矿已高达80.51亿吨。而我国的尾矿综合利用率仅为8%左右,大量尾矿只能堆放在尾矿库里,而我国现在各种尾矿库超过1万座,尾矿库占地面积累计达到37282km2,大量尾矿库的存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大量土地占用,高昂的运营成本等。不仅如此,我国多地已经明确提出不许新建尾矿库的政策,这使得大量矿山面临尾矿无处可排的困境。因此,利用传统尾矿库处理尾矿的方法已经不再适合我国尾矿的处理要求,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尾矿的排放问题。
尾矿干排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新尾矿处理技术,不仅可大幅减少尾矿输送量,提高尾矿的回水利用率,减少尾矿坝溃坝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延长尾矿库或尾矿坝的服务年限,降低尾矿库或坝的运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开发原来不具备建设尾矿库条件的矿山,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选矿高频筛分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将这种技术运用到尾矿处理上,使之具有了尾矿脱水的功能,从而很好的解决了选厂尾矿脱水干堆的新课题,补充和完善了处理尾矿的概念。
尾矿脱水干排新技术,就是将尾矿进行脱水,干尾矿可以直接干堆、填埋或者外运的新技术。运用此项技术后,选矿企业将不在建设大型浓密机、尾矿坝、尾矿长距离输送管线以及尾矿坝回水长距离输送管线,为企业节约宝贵的建设场地以及大量基建费用。避免了尾矿库运行期间破坏生态环境和安全隐患大问题,将回水利用率由原来的70%~75%左右提高到95%以上,且实现生产零排水,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矿多级新型脱水装置。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尾矿排放标准的全程可实现自动化脱水试验,通过多级脱水装置将尾矿种的大部分水分脱去,从而达到尾矿的排放标准。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尾矿多级新型脱水装置,包括浓缩装置、一级脱水装置、二级脱水装置、三级脱水装置和支撑装置;
所述浓缩装置包括尾矿进口1、尾矿静置管2、静置层示意线3、浓缩管4、浓缩排水阀门23、阀门固定螺母24、浓缩排水口25、浓缩排水管26和阀门固定环27,所述尾矿静置管2底部连通椎体状浓缩管4,尾矿静置管2顶部设有尾矿进口1,尾矿静置管2外部设有静置层示意线3,尾矿静置管2一侧设有浓缩排水管26,浓缩排水管26上分别设有浓缩排水阀门23、阀门固定螺母24和阀门固定环27,浓缩排水管26端部设有浓缩排水口25;
所述一级脱水装置包括一级尾矿导管6、一级脱水筛管7、一级排水口8、一级排水导管10和一级盛水管28,浓缩装置中的浓缩管4底部连接一级尾矿导管6一端,一级尾矿导管6另一端连接向下倾斜设置的一级盛水管28,一级盛水管28内部设有一级脱水筛管7,盛水管28与一级脱水筛管7形成空间的端部底部设有一级排水口8,一级排水口8连通一级排水导管10;
所述二级脱水装置包括内外固定杆件11、二级排水管13、二级排水口14、排水管20、发动机21、动力旋转盘22、二级尾矿进口29、外脱水管30、脱水螺旋叶片31、内脱水管32、二级尾矿排放阀门33、二级阀门螺母34、二级尾矿排出导管35和二级动力主轴36,竖置的外脱水管30通过内外固定杆件11连接竖置的内脱水管32,内脱水管32表面设有脱水孔,内脱水管32通过二级尾矿进口29连接一级盛水管28尾矿出口,内脱水管32内部从底部插入二级动力主轴36,二级动力主轴36上设有脱水螺旋叶片31,二级动力主轴36底部连接动力旋转盘22,动力旋转盘22连接底部的发动机21,外脱水管30往内与内脱水管32往外的脱水空间底部设有二级排水口14,二级排水口14连接二级排水管13,二级排水管13与一级脱水装置中的一级排水导管10相通后形成排水管20,内脱水管32底部设有二级尾矿排出导管35,二级尾矿排出导管35上设有二级尾矿排放阀门33和二级阀门螺母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7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过滤浒苔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氨基酸提纯过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