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声场与双相整流凝聚协同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0049.9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5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柏源;薛建明;李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场 整流 凝聚 协同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场与双相整流凝聚协同控制装置,属于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声场凝聚技术主要是利用声场作用于烟气,对烟气进行预处理,烟气中细颗粒物在高强度声场中被介质夹带而产生振动,烟气中颗粒物粒径不同,使得颗粒物在声场中产生的振幅和运动速度不同,引起细颗粒物之间产生相对运行,依靠颗粒之间的范德华力,发生碰撞、团聚,逐渐成为微米级甚至更大的颗粒,便于脱除。
由于煤质多变,导致机组负荷工况多变,对于烟尘来说,正常运行工况下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到99%,但是对于细颗粒烟尘去除能力非常有限。湿法脱硫塔后的细颗粒和少量浆液雾化的超细液滴,使用现有除雾器根本不能捕捉,并随烟气进入净烟道及烟囱,当湿法脱硫工艺后饱和湿烟气进入大气环境遇冷,水蒸气凝结成微小液滴会出现白烟现象。白色烟羽影响环境感观,且部分超细浆液雾滴迁移过程中转化为气溶胶或凝聚成大雾滴,在厂区附近沉降形成“石膏雨”现象,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声场与双相整流凝聚协同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声场与双相整流凝聚协同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反应器内)按照烟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可移动式声场凝聚系统、深度净化系统和双相整流凝聚系统,原烟气经可移动式声场凝聚系统,将烟气中细颗粒物团聚成大颗粒,由深度净化系统进行脱除,然后通过双相整流凝聚系统凝进一步收集烟气中的液滴排出净烟气。
深度净化系统和双相整流凝聚系统收集的水落入反应器底部的集液槽。
深度净化系统和双相整流凝聚系统均设有自动喷淋系统,喷淋水落入反应器底部的集液槽,然后汇入集液储罐,集液储罐再通过调节阀和输送泵输送给各个自动喷淋系统作为水源。
所述可移动式声场凝聚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发生器控制系统、功率扩大器、若干声场发生器和可移动轨道,各声场发生器通过滑轮或滑块间隔式悬挂在可移动轨道上,各声场发生器分别经功率扩大器与信号发生器控制系统。
根据煤质和机组负荷工况条件设计工作频率,计算信号波长,信号发生器控制系统给出调节声场发生器的间距调节信号,通过导轨滑轮实现声场发生器位置调节。系统工作在烟道内形成驻波。
声场发生器设置偶数个,各声场发生器呈直线排布,间距为半个波长的整数倍,
所述深度净化系统采用高频静电除尘系统,主要包括阴极系统、阳极系统、自动喷淋系统以及高频电源。
所述双相整流凝聚系统由纵向管道和横向管道相互交叉连通形成的网格状格栅,格栅设置为单层或者多层,管道内流动有冷却介质,管道上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声场与双相整流凝聚协同控制装置,在深度净化系统前设置可移动式声场凝聚系统,将烟气中细颗粒物进行团聚成大颗粒,通过深度净化系统进行脱除,在深度净化系统后设置双相整流凝聚系统,凝并收集烟气中的液滴,有效解决液滴和气溶胶可溶性组分二次携带以及“石膏雨”问题,大大减轻了烟囱“白烟”现象。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深度净化系统前后设置声场,有助于提高烟气中细颗粒物的凝聚效果,从而提高深度净化系统对细颗粒物的脱除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双相整流凝变系统实现对深度净化系统处理后烟气进行凝聚,一方面对细颗粒和气溶胶可溶性组分再次处理,起着提效作用;另外一方回收烟气中的水,大大改善了烟囱“白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一声场与双相整流凝聚协同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可移动式声场凝聚系统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一双相整流凝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烟气,2-信号发生器控制系统,3-功率放大器,4-导轨,5-声场发生器,6-1-烟道,6-2-烟道,7-1—7-2-自动喷淋系统,8-深度净化系统,9-非均相核化团聚反应器,10-1—10-2-调节阀,11-离心泵,12-集液储罐,13-不锈钢管道,14-集液槽,15-净烟气,16-滑轮, 17-经深度净化处理后烟气,18-凝变介质出口,19凝变介质出口储仓,20--凝并管束,21-支撑板,22-支撑框架,23-凝变介质进口储仓,24-凝变介质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00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米加工糠尘沉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逆喷脱硫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