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密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0499.8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6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滨;张显洪;谢贤军;孙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滨 |
主分类号: | G01N9/08 | 分类号: | G01N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7 | 代理人: | 贺理兴 |
地址: | 644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密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密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密度计。
背景技术
在现代油库管理中,油品密度检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现阶段的油库在收/发油或在加油站加油时对油品的体积计量主要采用的是体积流量计的同时利用密度与温度之间的换算来考量油品的质量高低。对油品密度的检测主要采用的是人工取样,并利用静态测量与查表换算,这种方法显然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这种方法的效率低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通过人工取样进行试样制作并测量,然后利用人工查表与换算实现标准密度的换算,这项工作的整个流程比较复杂,因此所占用的时间也比较长,同时又存在财务、账目以及资料管理工作量大的弊端,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并且利用这种方法检测油品的密度需要控制取样前的试样处理质量,难度较高。其次,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密度检测需要较高的操作要求,因此难以保障精度,通常受到计量人员业务素质与计量操作的规范性的影响,就会大大影响到计量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密度检测仪器测量繁琐、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提供智能密度计,能够更快速、更精确的测量各种液体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智能密度计,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容器,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上挂设有浮球砝码且浮球砝码置于所述的容器中,所述的容器连接有样液入口管路与样液出口管路。
优选地,所述的容器内还设置有用于测量被测液体温度的测温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弹性悬挂机构,所述的容器通过弹性悬挂机构悬挂于所述的机架上,当容器为空时,容器托举所述的浮球砝码。
优选地,所述的弹性悬挂机构设置有四组,包括连接在容器上的悬挂压杆,悬挂杆穿过机架且在机架上方的悬挂压杆上套设有用于支撑悬挂压杆的支撑弹簧。
优选地,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气泵,容器内设置有风干系统,所述的风干系统与气泵通过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样液入口管路连接在容器的底部,容器底部设置有支撑浮球砝码的支撑部件;所述的样液出口管路连接在容器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的样液入口管路还通过控制阀与样液出口管路的出口端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直接取样,直接检测,不需要对检测样品进行任何处理,对检测环境无特殊要求;
2、采用标准质量和标准体积的浮球作为浮力测量元件,通过高精度称重元件测量浮球完全浸没在被测介质中的重量变化,运用阿基米德定律计算出被测介质在当前温度下的视密度,能够有效减少测量参数对仪表精度和重复性的影响;
3、检测仪器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因外界因素而影响检测速度及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密度计主视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密度计侧视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10-机架,21-气泵,22-风干系统,31-容器,311-支撑部件,2-样液入口管路,321-控制阀,33-样液出口管路,40-浮球砝码,50-弹性悬挂机构,51-支撑弹簧,52-悬挂压杆,60-称重传感器,70-测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密度计,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在机架10上的容器31,所述的机架10上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60,称重传感器60上挂设有浮球砝码40且浮球砝码40置于所述的容器31中,所述的容器31连接有样液入口管路2与样液出口管路33。
被测液体通过样液入口管路2进入到容器31中,待液体完全淹没浮球砝码40后,多余液体从样液出口管路33排走,浮球砝码40处于悬浮状态,通过称重传感器60采集称重值k,根据公式:
E=(M-k)/V;
式中E为被测液体的密度值,M为浮球砝码40的质量,V为浮球砝码40的体积;
求出被测液体的密度值E。
示例:
若浮球砝码40质量M取600g,浮球砝码40的体积V取500cm3,代入E(k)=(M-k)/V可得到E=(600-k)/500=1.2-0.002k(E的单位为g/cm3,k的单位为g);
若称重传感器60测得的称重值k为223.4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滨,未经周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04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