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1967.3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4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廖辉红;刘德坤;周昆;李石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联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复位 功能 阻尼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减震器的使用非常广泛,种类也较多,大致可分为弹簧式减震器、弹簧-空气阻尼式减震器、液压阻尼式减震器、油-气组合式前叉减震器和充氮气液压减震器等。液压阻尼式减震器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相比空气或氮气等气压阻尼减震器,液压阻尼式减震器的减震油不易泄漏,对密封性能要求较低,密封结构也相对更加简单,制作成本更加低廉。
目前,粘滞阻尼减震器已有很多应用,但现有的粘滞阻尼减震器一旦承受动荷载后即发生变位,变位之后不能自动复位,导致粘滞阻尼减震器下次承受动荷载的能力大大减弱,若想要承受动荷载之后的阻尼减震器继续服役,则必须对减震器进行复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粘滞阻尼减震器发送变位后不能自动复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通过对两个工作油腔的位移值及力值分别进行测量,并相互校核,保证了复位控制系统的及时开启与关闭,同时能提高复位时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包括壳体、活塞及活塞杆,所述活塞设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与所述壳体相配合,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通过所述活塞分为第一油腔及第二油腔,还包括位移测量装置、力值测量装置、进回油管路及复位控制系统,所述位移测量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油腔及所述第二油腔的内部,且所述位移测量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力值测量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油腔及所述第二油腔的侧壁,所述第一油腔及所述第二油腔分别通过所述进回油管路与所述复位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位移测量装置及所述力值测量装置分别与所述复位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油缸、电机及数据发送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位移测量装置、所述力值测量装置及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进回油管路、所述油缸及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数据发送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为太阳能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位移测量装置包括测距杆及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套设于所述测距杆外部,且设于所述第一油腔内的所述测距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进入与其配合设置的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油腔的所述测距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进入与其配合设置的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油腔的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设于所述第二油腔的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腔及所述第二油腔的长度分别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测距杆与所述位移传感器的长度之和,且所述测距杆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位移传感器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塞设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联通所述第一油腔及所述第二油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腔包括阻力层,所述阻力层贴设于所述第二油腔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阻力层的材质为水性阻尼涂料。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回油管路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设于所述进回油管路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减震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在第一油腔及第二油腔分别设置位移测量装置及力值测量装置测量相应的位移值及力值,并相互校核,保证了复位控制系统的及时开启与关闭,同时能提高复位时的精确度。
二、通过在进回油管路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安全阀,当复位控制系统提供的压力明显高于壳体内的压力时,进回油管路才能与第一油腔及第二油腔相连接,保证了壳体的密闭性。
三、通过在第二油腔内壁设置一层阻力层,能大大提高粘滞阻尼减震器工作时产生的阻力,提升减震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联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联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1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