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淋降膜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3659.4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3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马括;杨波;楼波;王小聪;李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1/02 | 分类号: | B01D1/02;B01D1/16;B01D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淋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淋降膜蒸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缺乏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工业系统的中低温余热利用、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使用有机介质朗肯循环做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循环中,蒸发器是实现有机介质从液态向气态转化并生产过热蒸汽的主要换热部件。其中,喷淋降膜蒸发器采用有机介质喷淋的撞击式对流换热方式,能够起到较好的传热效果,在工业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的,喷淋降膜蒸发器的喷淋管道一般设于加热管束的上方,整个换热器区域换热不够均匀,总体的传热效果仍有改进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喷淋降膜蒸发器,该喷淋降膜蒸发器换热均匀、传热效果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淋降膜蒸发器,包括换热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的热源蛇形管和布液喷管,所述热源蛇形管沿纵向设置,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上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入口,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下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出口,所述热源蛇形管在其上端管口与下端管口之间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横排管,所述布液喷管包括纵向喷管以及设于所述纵向喷管上的至少一根横向喷管,所述纵向喷管的上端管口封闭,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管口为有机介质引入口,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喷管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喷管嵌套在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两相邻的所述横排管之间,所述横向喷管上设有喷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喷管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中部,所述纵向喷管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热源蛇形管,所述纵向喷管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喷管,对应侧的每根所述横向喷管嵌套在对应侧的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两相邻的所述横排管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液喷管还包括连接喷管,所述纵向喷管为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均与所述连接喷管连接,所述连接喷管上设有与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管口连通的连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降膜蒸发器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换热器壳体的内部的上部,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热源蛇形管和布液喷管的上方,所述挡板的端部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侧壁之间设有有机介质引出口,所述换热器壳体上在所述挡板的上方设有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与所述有机介质引出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喷管为至少两根,位于最上端的所述横向喷管与所述热源蛇形管的最上端的横排管之间预设有流动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动距离为15mm~4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喷管上设有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靠近所述换热器壳体的最外侧的所述喷嘴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侧壁之间预设有换热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横向喷管的下侧,所述喷嘴向下倾斜40°~60°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降膜蒸发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外部的输液管、连接管以及泵,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下部形成有蓄液池,所述热源蛇形管和布液喷管设置在所述蓄液池的上方,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液池连通,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泵的泵入口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泵的泵出口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纵向喷管的有机介质引入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下部还设有回液口,所述回液口与所述蓄液池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36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化学实验用加热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药用长管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