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泡壶隔热防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3983.6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92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何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光威家居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十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1 | 代理人: | 黄云 |
地址: | 5233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泡壶 油漆层 隔热层 隔热 防烫 本实用新型 防烫结构 装饰层 涂覆 整体美观效果 隔热层包裹 隔热技术 隔热效果 美观效果 握持 稳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泡壶防烫隔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泡壶隔热防烫结构,包括冲泡壶体,所述冲泡壶体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依次设有第一油漆层、隔热层和第二油漆层,所述第一油漆层涂覆于凹槽,所述隔热层放置与第一油漆层,所述第二油漆层涂覆于隔热层并将隔热层包裹;第二油漆层能够将隔热层稳固的包裹在凹槽内,使得冲泡壶体在实际使用中起到隔热防烫的效果,同时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握持,并且在第二油漆层外表面还设有装饰层,通过装饰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冲泡壶体整体的美观效果;综上,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整体美观效果好,防烫隔热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泡壶防烫隔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冲泡壶隔热防烫结构。
背景技术
茶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泡茶时茶叶经热水冲泡后会吸水舒展,逐渐吹水膨胀塞满泡茶壶,好的茶叶经高温的水冲泡时只需以秒计即需倒出获得其独特的风味,大部分茶叶均不可长期浸泡在水中,因此就形成了以普通茶壶泡茶时,壶底会因茶叶吸水保留大量水不被倒出,在人们品茶论道时继续作用本壶茶叶从而影响其口味,此外在茶道礼仪中用茶壶倾倒茶水时需一手把握壶柄另一手扶住茶壶,把握不当则手易被烫到。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握持,并且在第二油漆层外表面还设有装饰层,通过装饰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冲泡壶体整体的美观效果;使用方便,整体美观效果好,防烫隔热效果好的冲泡壶隔热防烫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泡壶隔热防烫结构,包括冲泡壶体,所述冲泡壶体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依次设有第一油漆层、隔热层和第二油漆层,所述第一油漆层涂覆于凹槽,所述隔热层放置与第一油漆层,所述第二油漆层涂覆于隔热层并将隔热层包裹。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油漆层厚度范围在0.3~1.5mm之间。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隔热层厚度范围在0.5~1.6mm之间。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隔热层为木材、石棉、气凝胶毡或真空板中的一种。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油漆层厚度范围在0.5~1.5mm之间。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油漆层外表面设有装饰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冲泡壶隔热防烫结构,包括冲泡壶体,冲泡壶可为陶瓷,紫砂,玻璃,金属等材质的泡壶,所述冲泡壶体两侧开设有凹槽,将凹槽开设在冲泡壶体两侧,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对冲泡壶体的握持,方便使用,所述凹槽上依次设有第一油漆层、隔热层和第二油漆层,通过第一油漆层起到连接效果,通过隔热层起到隔热防烫效果,通过第二油漆层起到保护隔热层的作用,所述第一油漆层涂覆于凹槽,所述隔热层放置与第一油漆层,因为冲泡壶体本身没有粘性,并且导热速度快,需要通过第一油漆层将冲泡壶体与隔热层隔开能够同时起到一个隔离及便于隔热层安装的作用,所述第二油漆层涂覆于隔热层并将隔热层包裹,通过第二油漆层能够将隔热层稳固的包裹在凹槽内,使得冲泡壶体在实际使用中起到隔热防烫的效果,同时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握持,并且在第二油漆层外表面还设有装饰层,通过装饰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冲泡壶体整体的美观效果;综上,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整体美观效果好,防烫隔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冲泡壶体100、凹槽110、第一油漆层120、隔热层130、第二油漆层140、装饰层1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光威家居用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光威家居用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3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