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门锁加工用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7219.6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4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许超;许来金;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浦进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B08B3/10;B08B13/00;F26B5/08;F26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门锁 工用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门锁加工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门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知道锁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各零部件之间相互配合实现锁紧防盗的效果,然而各零部件的完美配合对过的清洁度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也是所得外观美感的一种体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轨道门锁加工用清洗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轨道门锁加工用清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门锁加工用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空腔结构,且第一壳体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的顶部外壁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两个排水孔连通,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慢速电机,且慢速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壳体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水管和转动柱,转动柱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L形的固定卡钩,转动柱的一端与慢速电机固定连接,转动柱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的底部转动连接,转动柱的两侧均开设有竖直排列的方形孔,所述转动柱的内部设有移动杆,移动杆的一端伸入转动柱的内部,且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穿过第二壳体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内部,移动杆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挂杆,且挂杆远离移动杆的一端穿过方形孔延伸至转动柱的外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固定块和液压缸,固定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的底部中央位置,液压缸固定安装于固定块的顶部,且液压缸的伸缩杆与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侧外部设有水箱,水箱的内部设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通过第二水管穿过第一壳体第一水管连通,且第一水管靠近转动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排列的喷头,所述第二壳体和水箱之间设有第三水管,且第三水管上设有给水泵,第三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壳体和水箱连通,所述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与限位杆为转动连接,且移动杆与限位杆的连接处设有滚动轴承,排水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框,且过滤框的两侧和顶部均开设有微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为工字形结构,且限位杆的两端的直径大于移动杆直径的1.1倍。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启动液压杆将移动杆向上推动,使得固定卡钩与挂杆分开,将轨道门锁挂在挂杆上,在通过液压缸将移动杆向下拉动,使得固定卡钩与挂杆接触,从而防止了轨道门锁的脱落,同时限位杆的工字形结构使得移动杆在转动柱的内部上下滑动受到限制;再通过打开阀门同时启动第一水泵和慢速电机,启动慢速电机使得转动柱转动,从而带动轨道门锁转动,第一水泵的启动使得水箱内的水抽出经过喷头喷洒在轨道门锁上,对轨道门锁进行清洗,清洗的水通过过滤框从排水孔排入腔体的内部,再通过给水泵将腔体内部的水抽回水箱的内部,在完成清洗后,使慢速电机继续动作,从而将轨道门锁上的水甩出,同时启动加热装置,加快烘干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轨道门锁加工用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轨道门锁加工用清洗装置的结构局部部分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轨道门锁加工用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局部部分俯视图。
图中:1第一壳体、2转动柱、3移动杆、4液压缸、5固定块、6、第一水泵、7水箱、8慢速电机、9喷头、10挂杆、11阀门、12排水孔、13给水泵、14限位杆、15固定卡钩、16方形孔、17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浦进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浦进轨道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72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