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鲟鱼实验的采集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7977.8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7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洲;杨兴;刘霆;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G01G17/08;G01B5/02;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鲟鱼 实验 采集 取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鲟鱼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鲟鱼实验的采集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因地域或品种不同又有中华鲟、中国鲟、鳇鱼、苦腊子、鳣等名称,体重:68-250公斤。我国是世界上鲟鱼品种最多、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境内野生的鲟鱼有8种,它们有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史氏鲟、达氏鳇、和库页岛鲟;分布于长江、金沙江流域的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分布于新疆伊宁等地水域中的裸腹鲟;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布伦托海、博斯腾湖的西伯利亚鲟。
本发明人从事多年的鲟鱼养殖工作,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由于鲟鱼在取样过程中一直处于活动状态,传统的鲟鱼实验采集取样装置中,需两人配合进行取样作业,工作效率低,同时鲟鱼处于活动状态无法做到精准取样,功能单一。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鲟鱼实验的采集取样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鲟鱼实验的采集取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需两人配合进行取样作业,工作效率低,同时鲟鱼处于活动状态无法做到精准取样,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用于鲟鱼实验的采集取样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鲟鱼实验的采集取样装置,其中,该用于鲟鱼实验的采集取样装置包括有:
底座、重量传感器、LED显示器、支柱、取样桶、螺纹连接盖、海绵垫、养殖水输送软管、取样管柱、柱盖、刻度线和放大镜;
所述底座的内腔镶嵌有重量传感器,且底座的顶端外侧镶嵌有LED显示器;所述取样桶通过支柱连接在底座的顶部,且取样桶的末端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盖;所述螺纹连接盖的内端侧设有海绵垫;所述取样桶的顶端侧与侧端面分别设有三组取样管柱,且取样管柱的顶端均通过螺纹安装有柱盖;所述取样桶的侧端外壁上镶刻有刻度线,且刻度线的下侧设有三组放大镜;所述养殖水输送软管连接在取样桶的末端顶部,且该养殖水输送软管上连接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桶为倾斜状设计,且取样桶的倾斜角度为10°。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桶侧端面上的取样管柱与放大镜间隔设置。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取样桶的设置,可将捕捉的鲟鱼放入到取样桶中通过不同位置取样管柱利用取样针管进行精准取样,单人可进行操作,工作效率提高50%。
2.本实用新型刻度线以及重量传感器的设置,有利于对鲟鱼的长度以及重量进行测量。
3.本实用新型养殖水输送软管的设置,可保证鲟鱼实验取样过程中的水与氧气供给,避免鲟鱼死亡。
4.本实用新型放大镜的设置,可利用不同位置的放大镜对鲟鱼头部、鱼鳞以及尾部进行细微观察,从而发现鲟鱼是否发生病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重量传感器,3、LED显示器,4、支柱,5、取样桶,6、螺纹连接盖,7、海绵垫,8、养殖水输送软管,9、取样管柱,10、柱盖,11、刻度线,12、放大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见图1至附图2,一种用于鲟鱼实验的采集取样装置,包括有:
底座1、重量传感器2、LED显示器3、支柱4、取样桶5、螺纹连接盖6、海绵垫7、养殖水输送软管8、取样管柱9、柱盖10、刻度线11和放大镜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未经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79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