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吸能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9666.5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4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尚纪宾;杨伟国;卢之强;赵轩;赵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吸能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吸能盒,包括:连接板及设置于连接板的一侧并与连接板一体成型的吸能盒本体,吸能盒本体沿垂直于连接板的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蜂窝孔,且蜂窝孔的中心轴线与连接板平行;吸能盒本体的远离连接板的一侧面设置有与连接板平行的前端面。该车身吸能盒制造成本低,吸能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吸能盒。
背景技术
汽车侧面碰撞中,主要通过汽车车身两侧的吸能盒的压缩变形充分吸收碰撞动能以缓和冲击。目前,汽车中应用的吸能盒结构,一般是采用薄壁钣金冲压成型,但是,这种吸能盒的制造成本高,布置所占空间比较大;还有一小部分是采用钢管焊接或应用填充材料,但是存在吸能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吸能盒,制造成本低,吸能效果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身吸能盒,包括:连接板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的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的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蜂窝孔,且所述蜂窝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板平行;所述吸能盒本体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平行的前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蜂窝孔沿所述吸能盒本体的高度方向分层错落排列,且各层所述蜂窝孔的截面总面积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蜂窝孔的截面呈正六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三角形或椭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蜂窝孔的壁厚为2mm~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开设有连接孔,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与车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与车体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该车身吸能盒安装在车身的侧面,当车身的侧面受到撞击时,该车身吸能盒能够吸收掉部分撞击能量,达到保护车中人员、新能源车底部的动力电池等作用,并且该车身吸能盒经热挤压一体成型,易加工成型,制造成本低,吸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吸能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吸能盒的主视图。
图中:1-连接板;2-吸能盒本体;21-蜂窝孔;22-前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2所示,一种车身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及设置于连接板1的一侧并与连接板1一体成型的吸能盒本体2,吸能盒本体2 沿垂直于连接板1的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蜂窝孔21,且蜂窝孔21的中心轴线与连接板1平行;吸能盒本体2的远离连接板1的一侧面设置有与连接板1平行的前端面22。
具体地,各蜂窝孔21沿吸能盒本体2的高度方向分层错落排列,且各层蜂窝孔21的截面总面积相等,以提高车身吸能盒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升其整体吸能效果。其中,蜂窝孔21的截面呈正六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三角形或椭圆形。各蜂窝孔21的壁厚为2mm~4mm。
为便于将车身吸能盒安装在车身的侧面,在连接板1上开设有连接孔 11,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与车体连接;或者直接将连接板1与车体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96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距为12mm的光学镜片
- 下一篇:充液管道压电液阻俘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