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膨胀不吸收的适形外耳道术后填塞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2585.0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8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邹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静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伍兵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主体 外耳道 聚乙烯醇 可膨胀 填塞管 鼓膜 适形 术后 微孔 海绵 通风管 不可吸收材料 本实用新型 抗菌素溶液 伤口渗出液 圆柱体结构 大气相通 角度一致 人体耳朵 伤口感染 填塞材料 一端设置 预先制作 中间设置 中央通孔 四棱柱 移植物 有效地 滴注 吸收 收缩 流出 伤口 保证 支撑 预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膨胀不吸收的适形外耳道术后填塞管装置,包括由聚乙烯醇微孔海绵制成的管主体,所述管主体为圆柱体结构,且圆柱体一端设置有一斜面,另一端为底部,且该斜面的倾斜角度与人体耳朵的鼓膜角度一致;所述管主体中间设置有一贯通的中央通孔。本专利管主体采用聚乙烯醇微孔海绵制成,材料本身为不可吸收材料,能够维持外耳道支撑的持续效果;材料本身的孔径大,且中央有专门的通风管,保证了伤口与大气相通以及伤口渗出液的流出;本专利管主体的一端面预先制作了斜面保证了填塞材料与鼓膜的紧密接触,维持移植物的位置;该材料制作时收缩成直四棱柱结构;在材料中滴注的抗菌素溶液可以有效地预防伤口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耳道术后填塞管,特别涉及一种可膨胀不吸收的适形外耳道术后填塞管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耳外科中,给患者进行鼓室成型术、乳突根治术、外耳道成型术后必须进行外耳道填塞,以便维持外耳道皮瓣的理想位置,其填塞材料曾经经历了碘仿纱条、涂抹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的纱条、以及进口纳吸棉圆柱体材料等。碘仿纱条制作复杂且污染环境,碘仿对外耳道皮肤有刺激作用;涂抹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的纱条透气性差,不利于伤口愈合而且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的抗菌作用较差,术后有可能发生伤口感染;进口纳吸棉圆柱体材料吸收太快,难以维持足够的外耳道支撑作用,而且该材料孔径太小,其圆柱体中央无专门的通气管,不利于伤口愈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膨胀不吸收的适形外耳道术后填塞管装置,该填塞管装置在注液后可膨胀为圆柱体结构,且不吸收;填充在人的外耳道腔隙,为外耳道皮肤提供弹性支撑,透气性良好,能起到消炎抗菌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可膨胀不吸收的适形外耳道术后填塞管装置,包括由聚乙烯醇微孔海绵制成的管主体,所述管主体为圆柱体结构,且圆柱体一端设置有一斜面,另一端为底部,且该斜面的倾斜角度与人体耳朵的鼓膜角度一致;所述管主体中间设置有一贯通的中央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斜面的倾斜角α为55°~70°,该斜面与人体鼓膜相贴合,其角度与耳朵鼓膜的角度一致,此设置主要是为了在放置填塞管装置时,管主体斜面与鼓膜能充分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聚乙烯醇微孔海绵的密度为39,孔径范围为10μm~280μm。所述管主体压缩后为一端面是斜面的直四棱柱结构。膨胀后的管主体的直径为10mm~14mm,高度为22mm~30mm;其中央通孔的直径为6mm~8mm。这样便于伤口与大气相通以及伤口渗出液的流出。该聚乙烯醇微孔海绵为不可吸收材料,能够维持外耳道支撑的持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填塞管装置在制作好时,将其结构压缩为直四棱柱结构,且该四棱柱的一个端面为斜面;将其放入耳道后,向管主体表面注射抗菌素,管主体注液膨胀后为圆柱形,充分填充在人体的外耳道内。本专利管主体采用聚乙烯醇微孔海绵制成,材料本身为不可吸收材料,能够维持外耳道支撑的持续效果;材料本身的孔径大,且中央有专门的通风管,保证了伤口与大气相通以及伤口渗出液的流出;本专利管主体的一端面预先制作了斜面保证了填塞材料与鼓膜的紧密接触,维持移植物的位置;该材料制作时收缩成直四棱柱结构;在材料中滴注的抗菌素溶液可以有效地预防伤口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缩后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主体,2.斜面,3.底部,4.中央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静,未经邹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2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普适性机械义肢手指
- 下一篇:一种径向压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