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2701.9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4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严纲;李远青;金云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海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6 | 分类号: | F16K1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6 | 代理人: | 李中华 |
地址: | 3251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立式 升降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又称单向阀或逆止阀,其作用是防止管路中的介质倒流,以防止发生事故。通常,流体在压力作用下使阀门的阀瓣开启,并从进口侧流向出口侧。当进口侧压力低于出口侧时,阀瓣在流体压力和本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将通道关闭,阻止流体逆流。按阀瓣运动方式不同,止回阀主要分为升降式、旋启式和蝶式三类。升降式止回阀的阀体多与截止阀阀体相似,它的流体阻力较大。这类止回阀为高压小口径,常采用圆球形阀瓣。常规的升降止回阀一般依靠浮球或者阀瓣的自重,来进行密封,其密封性能受关闭件自重、流体浮力影响较大,无法实现零泄漏,满足不了管线密封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内容:
一种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瓣、活塞支架和弹簧;在所述阀体的腔中部设有环形凸台;所述活塞支架为桶形结构,桶壁的两面开口镂空;所述弹簧套设在活塞支架外部,顶部以活塞支架的上开口端外圆为支撑面,底部以阀座为支撑面;所述活塞支架在其底部设有孔,所述阀瓣穿过活塞支架底部且阀瓣表面与活塞支架底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具有两端流道口小、中间流道管大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凸台靠近出口端的一面上焊有硬质合金层。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支架的桶壁的镂空面积占桶壁总面积的2/3。
进一步地,所述阀瓣的螺纹部分穿过活塞支架底部并用六角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在所述六角螺母下方还设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设计了活塞支架+弹簧+阀瓣的关闭组件,采用阀瓣平面密封结构,加上压缩弹簧的张力,配合管线出口端介质回流压力,从而轻松达到零泄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该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座2、阀瓣3、活塞支架4和弹簧5。阀体1具有两端流道口小、中间流道管大的结构。两端流道口直径按照API 6D标准设计,满足最小流道直径要求;中间流道管加大,便于阀瓣在腔内做活塞运动。在阀体1的腔中部设有一环形凸台6。环形凸台6靠近进口端的一面作为弹簧5的支撑面,靠近出口端的一面焊上硬质合金后加工光洁并研磨后作为阀座密封面。活塞支架4为桶形结构,桶壁的两面开口镂空,优选地镂空面积占桶壁总面积的2/3,以确保流体能通过桶壁。活塞支架4的上开口端较大。弹簧5套设在活塞支架4外部,弹簧5的顶部以活塞支架4的上开口端外圆为支撑面,底部以阀座2为支撑面,形成一个闭合的受力压缩空间。活塞支架4在其底部设有孔,阀瓣3的螺纹部分穿过活塞支架4底部用六角螺母锁紧,使阀瓣表面与活塞支架底面贴合,阀瓣3与活塞支架4形成一个整体,一起运动。优选在六角螺母下方还设有垫片,起到密封作用。
当介质从进口端通过活塞支架4给予阀瓣3推力时,阀瓣3顺着流道向出口端平移,阀瓣密封面离开阀座密封面,阀门打开;当进口端介质关闭,压力消失,弹簧5复位,带动阀瓣3向进口端平移,阀瓣密封面重新与阀座密封面贴合,加上出口端介质回流压力,达到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的使用温度范围是(-29)℃-425℃,泄漏等级符合《ISO 5208-2008》A级要求,公称压力涵盖PN16-PN620,CLASS 150-CLASS 2500,应用广泛。可使用法兰连接。适用于锅炉、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石化、冶炼、煤炭行业和城市供水等行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海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海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27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