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伸碳棒功能气刨钳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5377.6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7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钟丽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丽玲 |
主分类号: | B23K9/013 | 分类号: | B23K9/013;B23K9/3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碳棒 功能 气刨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材构件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自动伸碳棒功能气刨钳。
背景技术
气刨是钢材构件加工中一种比较常用的施工方式,市场上现有的气刨钳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气刨工作时,操作者要停下作业,双手操作才能完成伸碳棒的作业需求,作业不能连贯,操作不方便,效率低下,同时,在气刨工作时,碳棒的损耗会逐渐变短,但是气压喷口的位置和角度是固定的,进而使得作业点的气压不能保持均衡,对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伸碳棒功能气刨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自动伸碳棒功能气刨钳,包括碳棒、进料口、圆柱形主体、进气管口、电源控制线、电缆线接口、电机开关、绝缘外壳、气压道、进气软管、气道开关、进气道、出料口、喷气口、连接螺栓、微型电机、联轴器、主动轮、主动轮转动轴、从动轮转动轴、从动轮和把手。所述圆柱形主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内部和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轮转动轴连接,所述主动轮转动轴安装在圆柱形主体的内部,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外部边缘安装有绝缘外壳,所述主动轮转动轴上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左侧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安装在从动轮转动轴上,所述从动轮转动轴安装在圆柱形主体的内部,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表面两侧设置有喷气口,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气压道,所述气压道的末端设置有进气软管,所述进气软管与进气道连接,所述进气软管的下方设置有气道开关,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左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上方偏左侧设置有电机开关,所述把手的右侧设置有进气管口,所述进气管口的上部设置有电缆线接口,所述电缆线接口上连接有电源控制线。
所述碳棒从进料口插入,并且与主动轮和从动轮中间位置经过,从出料口伸出,能够被主动轮带动,从而自动伸出。
所述圆柱形主体与把手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圆柱形主体与把手留有一定的间隙,可进行角度调节。
所述喷气口与气压道相通。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采用圆柱形主体,内部中空,设置有微型电机,通过微型电机提供动能,带动主动轮转动,进而能够带动碳棒上下移动,实现了自动伸碳棒的功能,使作业能够连续进行,提高作业效率;自动伸碳棒的功能,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伸棒长度,使作业点和气压喷口位置相对固定,从而使作业点的气压稳定,使作业点切面更平整,效率更快并减少作业面的残渣遗留。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柱形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碳棒,2、进料口,3、圆柱形主体,4、进气管口,5、电源控制线,6、电缆线接口,7、电机开关,8、绝缘外壳,9、气压道,10、进气软管,11、气道开关,12、进气道,13、出料口,14、喷气口,15、连接螺栓,16、微型电机,17、联轴器,18、主动轮,19、主动轮转动轴,20、从动轮转动轴,21、从动轮,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丽玲,未经钟丽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53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