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插端子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5994.6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0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科;令狐云波;林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06 | 分类号: | H01R4/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插端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对插端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大电流电路系统没有采用双鳞片对插端子的应用,都是采用单鳞片对插端子或单面接触对插端子,单鳞片对插端子或单方面面接触对插端子的连接局限了大电流电路连接的接触的导电性能,而采用使用双鳞片对插端子的应用既提高了端子大电流的载荷能力,又在相同过电能力的情况下减少了端子结构的外形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引脚平整度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对插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前端子组件和后端子组件;前端子组件包括前端子,环形的第一鳞片以及环形的前压环;前端子的前端向内凹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一鳞片固定于第一容纳槽内且与第一容纳槽内壁接触,前压环与前端子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后端子组件包括后端子,保护帽,环形的第二鳞片以及环形的后压环;后端子的后端向内凹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鳞片固定于第二容纳槽内且与第二容纳槽内壁接触,第二容纳槽底部设有内芯,保护帽设于第二容纳槽内且与内芯可拆卸连接,保护帽套于第二鳞片内且与第二鳞片间存在间隙,后压环与后端子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前端子的前端插入后端子的第二容纳槽内,使得第二鳞片与后端子外壁电连接、第一鳞片与内芯电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内芯底部设有插接孔,保护帽的插入端设有插接部,保护帽与内芯通过插接固定。
一种优选方案是第二容纳槽与内芯之间形成环形槽,前端子的前端插入第二容纳槽后,第一鳞片套于内芯外且与内芯电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前压环与前端子的前端面铆接,后压环与后端子的后端面铆接。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前端子的前端插入后端子的第二容纳槽内,使得第二鳞片与后端子外壁电连接、第一鳞片与内芯电连接,由于第二鳞片与后端子外壁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第一鳞片与内芯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从而实现了端子对插接触面积的增大,提高了端子大电流的载荷能力,或者在相同过电能力的情况下,减少了端子结构体积。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前端子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前端子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端子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端子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前端子组件和后端子组件插接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对插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前端子组件A和后端子组件B。
如图1和图2所示,前端子组件A包括前端子10,环形的第一鳞片20以及环形的前压环30;前端子10的前端向内凹设有第一容纳槽101,第一鳞片20固定于第一容纳槽101内且与第一容纳槽101内壁接触,前压环30与前端子10的前端面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装配前端子组件A,首先把第一鳞片20装入前端子10的第一容纳槽101,然后再把前压环30压入前端子前端部的前定位环102,前压环30将第一鳞片20固定用于第一容纳槽101内,前端子10的后端向内凹设有前端子尾孔103,使用时前端子10时,线缆压入前端子尾孔103内。
如图3和图4所示,后端子组件B包括后端子40,保护帽60,环形的第二鳞片70以及环形的后压环50;后端子40的后端向内凹设有第二容纳槽401,第二鳞片70固定于第二容纳槽401内且与第二容纳槽401内壁接触,第二容纳401槽底部设有内芯406,保护帽60设于第二容纳槽401内且与内芯406可拆卸连接,保护帽60套于第二鳞片70内且与第二鳞片70间存在间隙,后压环50与后端子40的后端面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装配后端子组件B,首先把第二鳞片70装入后端子40的第二容纳槽401,然后再把后压环50压入后端子后端部的后定位环403,后定位环403将第二鳞片70固定在第二容纳槽401内,最后把保护帽60压入后端子40的第二容纳槽401底部,使得保护帽60与第二容纳槽401的内芯406固定连接。使用后端子40时,连接铜排压接在后端子的铜排孔40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5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