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6450.1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0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池;方磊;倪术荣;杨晓东;于春梅;孙发民;张文成;郭金涛;王刚;张全国;温广明;马宝利;徐铁钢;王丹;宋金鹤;谭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杯本体 折流体 烧杯 轴向平行 体内 搅拌效果 排布 投影 | ||
一种烧杯,包括:一烧杯本体;多个折流体,具有一宽度和以高度,宽度所在方向与径向方向相同,高度所在方向与烧杯本体轴向平行,所述折流体连接在所述烧杯本体内壁上,所述折流体与所述烧杯本体内壁连为一体,所述折流体与烧杯本体轴向平行且沿烧杯本体周向方向排布,所述折流体在所述烧杯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沿着烧杯本体的径向方向。该烧杯可强化搅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烧杯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强化搅拌效果的烧杯。
背景技术
在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浸渍溶液配制是经常采用的步骤。浸渍
溶液配制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多种固态的金属盐与水、酸等在加热条件下进
行反应,最终生成均一、稳定的浸渍溶液。为了提高溶液的配制效率、提高
试验成功的概率,通常需要进行搅拌以强化传质、传热效果。实验室中,通
常是在烧杯中进行配制,将搅拌子放入烧杯中,利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
由于传统烧杯内壁光滑,搅拌时,固液混合物与搅拌子同步、同向旋转,搅
拌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溶液配制效率和配制成功的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且强化搅拌效果的烧杯。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烧杯,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烧杯本体;
多个折流体,具有一宽度和以高度,宽度所在方向与径向方向相同,高度所在方向与烧杯本体轴向平行,所述折流体连接在所述烧杯本体内壁上,所述折流体与所述烧杯本体内壁连为一体,所述折流体与烧杯本体轴向平行且沿烧杯本体周向方向排布,所述折流体在所述烧杯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沿着烧杯本体的径向方向。
所述的烧杯,所述折流体还具有一平面,呈一平面体折流体,所述平面与烧杯本体内壁垂直。
所述的烧杯,所述多个所述折流体结构均相同,且各个所述折流体的中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的烧杯,所述折流体的数量1个到9个不等。
所述的烧杯,所述折流体数量为3到6个,相邻折流体间间距相等。
所述的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体的形状为矩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所述的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体底部与所述烧杯本体底部有一定距离a,所述距离a大于1厘米,小于烧杯本体高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的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体顶部与所述烧杯本体上沿有一定距离b,所述距离b大于3厘米,小于烧杯本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体沿烧杯本体半径方向的宽度为烧杯本体半径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所述的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体与烧杯本体为相同材质,所述折流体厚度与烧杯本体外壁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增加了折流体的烧杯使固液混合更充分,搅拌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烧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折流体的形状示意图(一)。
图2-2为折流体的形状示意图(二)。
图2-3为折流体的形状示意图(三)。
图3-1为烧杯的俯视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64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