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相变蓄热和太阳能结合换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8173.8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7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宝;郎辉伟;朱汉良;楼刚;孙利明;洪利春;张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阳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20/60 | 分类号: | F24S20/60;F24S60/00;F24S80/00;A01G9/24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温室 大棚 相变 蓄热 太阳能 结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换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相变蓄热和太阳能结合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不断加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人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相变蓄热材料作为一种高效的储能材料,在设施园艺中用于温室大棚的温度调控,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我国温室常用的加温方式有水暖加温、热风炉加温、蒸汽加温、电热器加温等。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强制通风、遮阳、屋面喷淋、湿帘降温、室内水膜降温、喷雾降温、超声波雾化降温等。这些方法普遍存在能耗高的问题增加了运行成本,且这些加温降温方式所消耗的能源都最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SO2、NOx等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相变材料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出低成本有效可靠的温室增温降温的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相变蓄热和太阳能结合换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相变蓄热和太阳能结合换热系统,包括温室大棚,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与蓄热箱相连通,所述的蓄热箱中设有换热器,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与换热器形成回路,所述的温室大棚南面的底部设有无机物蓄热材料层,所述的温室大棚中设有风机盘管,所述的风机盘管与换热器形成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的风机盘管与换热器间、太阳能集热器与换热器间分别设有循环水泵,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与换热器间设有阀门。
工作原理:一种相变蓄热和太阳能结合的一种新型温室加温技术。整个系统包括两部分,蓄热部分和夜间加热部分。白天太阳能集热器通过收集太阳能储存在相变蓄热箱内,同时温室受光照的南墙底部设有CaCl2·6H2O吸收太阳能,在夜间温室内环境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由相变蓄热箱和南墙底部CaCl2·6H2O 材料在白天收集的太阳能共同为温室提供热量。由于相变材料可以充分地利用白天多余的太阳辐射能来补充温室夜间热量的不足,使温室作物昼夜均具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减少温室的温度波动,节约了对传统能源的利用,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白天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加热冷水,开启阀门和循环水泵。被加热的循环水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通过换热器把热量不断传给蓄热箱内的石蜡。温室南墙底部墙体内有CaCl2·6H2O,也是一种蓄热材料,白天吸取温室内多余的太阳能。夜间温室内温度很低时,关闭阀门开启循环水泵,通过循环水泵把温室内的冷量通过循环水和风机盘管交换到蓄热箱,通过换热管路把相变材料石蜡白天储存的太阳能带到温室中给温室蓄热。同时在夜间温室南墙底部 CaCl2·6H2O由于白天吸收大棚内多余的太阳能,夜间温室内温度比较低,其通过热辐射的形式直接加热室内空气。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相变蓄热和太阳能结合换热系统,结构简单,保障土壤温度,有利于植物成长,有效达到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相变蓄热和太阳能结合换热系统,包括温室大棚1,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2与蓄热箱3相连通,所述的蓄热箱3中设有换热器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2与换热器4形成回路,所述的温室大棚1南面的底部设有无机物蓄热材料层5,所述的温室大棚1中设有风机盘管6,所述的风机盘管6与换热器4形成回路。
所述的风机盘管6与换热器4间、太阳能集热器2与换热器4间分别设有循环水泵7,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2与换热器4间设有阀门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阳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阳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81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工位抛光机自动移位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动力防护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