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窄体光伏接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7293.4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9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邰小俊;蔡慧明;潘永涛;邱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同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窄体光伏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窄体光伏接线盒。
背景技术
低碳环保理念促进了光伏发电的迅猛发展。随着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每年以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增速发展。接线盒作为光伏发电组件的旁路连接装置,其需求量越来越大,且对额定功率、可靠性、小体积安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接线盒需要不断升级换代以满足光伏行业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单面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只有20%左右,而市场客户端对大功率高效率的需求越来越大,发电效率达30%以上的双玻组件的需求持续增长。由于双玻组件是双面电池片,因此接线盒不能像单面电池片那样随意安装在背面,不用考虑体积大小。双玻组件两面均为电池片,接线盒只能尽量缩小安装面积安装在边框上。市场上常用的是三分体接线盒,成本较高安装不便。而单体接线盒受内部贴片二极管体积以及二次焊接的限制,无法做到较窄的宽度,并兼顾散热。模块接线盒可以任意设计内部安装结构。同时,盒结构需要内部灌胶,盒底部需要大面积的超声焊接,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窄体光伏接线盒,它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窄体光伏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由相互配合的盒底和盒盖构成的盒体;该盒体内设有内嵌端子模块,该内嵌端子模块包括从左至右一字型排开的第一铜电极端子、第二铜电极端子、第三铜电极端子、第四铜电极端子,相邻的铜电极端子之间连接有二极管芯片,二极管芯片通过改性环氧树脂塑封体予以封装;同时,该第一铜电极端子连接有第一电缆、该第四铜电极端子连接有第二电缆,该第一电缆向左延伸后伸出至该盒体的外部、该第二电缆向右延伸后伸出至该盒体的外部。
所述第一电缆和该第一铜电极端子采用电阻焊的方式予以连接。
所述第二电缆和该第四铜电极端子采用电阻焊的方式予以连接。
所述第二铜电极端子和第三铜电极端子通过内嵌的方式嵌在该改性环氧树脂塑封体内。
所述第一铜电极端子、第二铜电极端子、第三铜电极端子、第四铜电极端子与该盒体的内腔侧壁之间具有绝缘间隙。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性能优良。本实用新型的窄体光伏接线盒将现有技术的盒底、盒体、上盖等三个部件减少到只有盒底、上盖两个部件,简化了产品结构。同时,无需采用或减少了超声波焊接,降低了焊接难度;无需采用灌胶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成本。以及,铜电极端子和盒体之间设置用于绝缘的间隙,增加了产品的绝缘耐压能力,经实验,绝缘耐压能力从1000V可升级到1500V;线缆从盒体的左右两侧伸出,增加了爬电距离。即,产品的性能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窄体光伏接线盒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嵌端子模块的主视图。
图中:
10、盒体,11、盒底,12、盒盖;
20、内嵌端子模块,21、第一铜电极端子,22、第二铜电极端子,23、第三铜电极端子,24、第四铜电极端子,25、改性环氧树脂塑封体;
31、第一电缆,32、第二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窄体光伏接线盒,包括由相互配合的盒底11和盒盖12构成的盒体10。比如,该盒底11和该盒盖12可以扣合在一起形成该盒体10。该盒体10内设有内嵌端子模块20。
该内嵌端子模块20包括从左至右一字型排开的第一铜电极端子21、第二铜电极端子22、第三铜电极端子23、第四铜电极端子24,相邻的铜电极端子(包括第一铜电极端子、第二铜电极端子、第三铜电极端子、第四铜电极端子)之间连接有二极管芯片,二极管芯片通过改性环氧树脂塑封体25予以封装。即,第一铜电极端子21和第二铜电极端子22之间连接有一二极管芯片,第二铜电极端子22和第三铜电极端子23之间连接有一二极管芯片,第三铜电极端子23和第四铜电极端子24之间连接有一二极管芯片。即,该内嵌端子模块20呈一窄条状,同时,该第一铜电极端子21连接有第一电缆31、该第四铜电极端子24连接有第二电缆32。该第一电缆31向左延伸后伸出至该盒体10的外部、该第二电缆32向右延伸后伸出至该盒体10的外部。这样,极大简化了产品的结构,且增加了产品的爬电距离。
优化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同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同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72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桌子(C82)
- 下一篇:光伏支架上光伏连接器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