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MB50工字轮的新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0242.7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4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尚运通;闫泽鹏;刘海涛;贾海波;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凌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咸阳***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 mb50 工字轮 新型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材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MB50工字轮的新型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使用MB50工字轮绕线时多采用单轴三抓夹具。三抓夹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首先,MB50工字轮上机和下机需要人工手动夹紧,工人每次在工字轮上机和下机装配时采用手动扳手夹紧夹具,操作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并且下机时空间狭窄易对线材造成损伤。其次,三抓夹具重量重达30kg,操作困难,且频繁更换影响机器精度。最后,三抓夹具在绕线时工字轮跳动较大,严重影响对排线要求高的线材产品的排线质量,容易造成线材产品的合格率低及客户使用效果差等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MB50工字轮的新型夹具,该新型夹具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MB50工字轮跳动,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提高线材的排线质量及客户使用效果的机械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MB50工字轮的新型夹具,包括气缸端夹具、电机端夹具,气缸端夹具与电机端夹具之间夹紧MB50工字轮,气缸端夹具包括第一支撑圆钢,电机端夹具包括第二支撑圆钢,第二支撑圆钢边缘均匀分布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圆钢连接气缸运动系统,第二支撑圆钢连接电机运动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上套有支撑杆套,支撑杆套均匀分布在第二支撑圆钢的边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缸运动系统包括气缸、气缸轴、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圆钢通过轴承连接气缸轴,气缸轴通过连接板与气缸连接,气缸、气缸轴、连接板配合形成整个气缸运动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圆钢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连接气缸轴,所述第一轴承为圆锥滚子轴承,第二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缸轴套装有轴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运动系统包括电机,所述第二支撑圆钢通过电机轴与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支撑圆钢和第二支撑圆钢均开有减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支撑圆钢和第二支撑圆钢边缘为90°锥面。
本实用新型中MB50工字轮指的是金刚线用梅耶博格工字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夹具利用气缸夹具,使工字轮更加稳定。
(2)本实用新型夹具中支撑圆钢采用90°锥面配合工字轮,降低了MB50工字轮的跳动,提高了线材绕线时的线面平整。
(3)本实用新型夹具的电机端夹具设计采用聚四氟乙烯支撑杆套,有效解决了下机时工字轮滑落的问题;由于MB50工字轮中心孔和支撑杆套间隙合适,降低了震动对线面的影响。
(4)本实用新型夹具的重量轻,降低安装设备的困难程度,减少了对轴承和轴的负载,提高了机器的寿命。
(5)本实用新型夹具成本费用低,降低了夹具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端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缸端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具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圆钢,2-第二支撑圆钢,3-支撑杆套,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电机轴,7-电机,8-气缸,9-气缸轴,10-轴套,11-连接板,12-MB50工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以夹具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凌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杨凌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02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