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细胞和红细胞滤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2861.X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7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刁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2 | 分类号: | A61M1/02;B04B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明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筒 导血管 分离器 白细胞 顶盖 出液孔 红细胞 过滤器 主动齿轮 采血袋 齿轮圈 储存袋 储液袋 导液管 上端 滤出 底座 电机 主动齿轮啮合 白细胞过滤 本实用新型 分离红细胞 可拆卸连接 输出轴同轴 底座转动 血清处理 转动连接 圆筒形 止流夹 滤除 下端 连通 密封 血液 外部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白细胞和红细胞滤出装置,包括采血袋、导血管、分离器、储液袋和储存袋,采血袋和分离器通过导血管连接,导血管上设有过滤器,过滤器内设有白细胞过滤层;分离器包括顶盖、转筒、主动齿轮和底座,顶盖与导血管连通,转筒为圆筒形,转筒上端与顶盖密封转动连接,转筒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底座上固定有电机,转筒外部设有齿轮圈,齿轮圈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转筒上设有两个出液孔,出液孔设有止流夹;储液袋和储存袋上均设有导液管,导液管的上端均与出液孔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对血液滤除白细胞、分离红细胞和血清处理,操作简单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白细胞和红细胞滤出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在临床输注前,除了核对血液和受血者血型符合,还要用血袋上的配血导管和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交叉配血的方法是:将献血人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交叉配血试验可检验献血人和受血人的红细胞或血清中,是否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凝集原或凝集素,足以引起红细胞凝集反应。当主试验和副试验均不出现凝集(也不溶血)时,则说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相配。若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则为配血不合,其血绝对不可输入。
另外,血液在输入受血人之前,还需要将白细胞滤除,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去白细胞专用滤器滤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滤除白细胞能够降低与白细胞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目前多使用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对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过滤,去白细胞滤器的基本结构包括去白细胞滤器、旁路和滤器下面用于储存过滤后去白细胞后血液的血液储存袋等。当血液经去白细胞滤器过滤除去白细胞后,汇集到滤器下方血液储存袋,即成为去白细胞的血液。
因此目前需对病人进行输血,需要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两次过滤处理,即一次将红细胞与血清分离,另一次过滤白细胞,此操作非常麻烦,且对血液的保持也十分不利;同时两次滤血操作大大增加了血液的过滤过程被污染的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白细胞和红细胞滤出装置,以解决血液滤除白细胞、分离红细胞和血清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白细胞和红细胞滤出装置,包括采血袋、导血管、分离器、储液袋和储存袋,所述采血袋和分离器通过导血管连接,所述导血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内设有白细胞过滤层;所述分离器包括顶盖、转筒、主动齿轮和底座,所述顶盖与导血管连通,所述转筒为圆筒形,转筒上端与顶盖密封转动连接,转筒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电机,所述转筒外部设有齿轮圈,齿轮圈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转筒上设有两个出液孔,所述出液孔设有止流夹;所述储液袋和储存袋上均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上端均与出液孔可拆卸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需要采血并给受血人进行输血时,通过采血针将血液采集到采血袋内,采血袋内的血液将会通过导血管进入分离器中。血液流经导血管时,由于导血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内设有白细胞过滤层;过滤器将会把血液中的白细胞滤出,进入分离器的血液是已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待已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进入分离器后,可给电机通电,由于转筒外部设有齿轮圈,齿轮圈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电机转动将会带动转筒转动。由于转筒为圆筒形,转筒上端与顶盖密封转动连接,转筒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经导血管进入分离器的血液存在转筒内,转筒转动将会对滤出白细胞的血液离心作用,在离心作用下可将血清和红细胞进行分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28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