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漏油机油压力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2936.4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3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许国松;李文志;何元章;张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5/34 | 分类号: | H01H35/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油 机油 压力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漏油机油压力开关。
背景技术
机油压力开关具有感应报警功能,可安装在油底壳内或气缸体上,探测主油道中的压力。常用的机油压力开关,包括壳体,壳体中设有内腔,内腔中自底部向上依次设有密封圈,膜片,推杆,静触点片,动触点片和弹簧,静触点片和动触点片套接在推杆上,弹簧置于动触点片的凹槽内,壳体与插头总成铆接在一起,插头总成由插片和绝缘体注塑而成,插头总成内有腔体,腔体内铆接有弹簧,静触点片的两端与壳体铆接连接,在静触点片和插头总成之间形成间隙,在此间隙中加入垫片过盈配合,使静触点片、膜片、密封圈相对位置固定,实现密封,然而插头总成在长期高温下工作,因自身材料的吸水性而存在脱水,导致尺寸变化,使端头总成和静触点片之间的间隙变大,端头总成无法对垫片进行支撑,使垫片松动,垫片无法保证密封圈、膜片、静触点片之间的压缩量,造成漏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油机油压力开关,密封性好,防止漏油,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而不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漏油机油压力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内腔,内腔的一端自底部向上依次设有密封圈、膜片和推杆,所述膜片的两端的下侧面设有密封圈,静触点片和动触点片套接在所述推杆上,所述静触点片的两端置入所述壳体内部支撑台和插头总成绝缘端头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静触点片的下端与膜片贴合,弹簧置于所述动触点片的凹槽内,所述壳体的外侧与插头总成的一端铆接连接,插头总成包括绝缘端头和插片,插头总成内有腔体,插头总成的插片与弹簧铆接,使弹簧置入腔体中,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腔的端部冲压形成有与壳体为整体结构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下端面与所述静触点片的上端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1)无需在壳体插头总成的绝缘端头和静触点片之间的间隙中加设垫片,环形凸台与壳体为一体的,两者均受热影响小,保证了静触点片和环形凸台之间的持续接触,不会随着周围环境中温度的变化或者水分的变化而使静触点片和环形凸台接触不良,防止了漏油的发生,且保证了电路系统的完好,警示功能有效;2)环形凸台的设置增加了壳体和静触点片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导电效果好;3)环形凸台与壳体之间固定连接,加长了机油渗漏的路径,更有力的防止漏油的发生,减小漏油的机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中的内腔一端的口径大于另一端的口径,口径较大的一端内腔中设有环形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中的内腔包括喇叭形的内腔,喇叭形的内腔的端部向周边平行延伸形成支撑台。环形凸台与支撑台之间的空隙中加入密封圈和静触点片的端部,使之形成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与密封圈的下端面接触,密封圈的上端面与膜片的下端面接触,膜片的上端面与静触点片的下端面接触,静触点片的上端面与环形凸台的下端面接触,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与插头总成的绝缘端头下端面接触。确保接触紧密,不变形,持续保持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结构中机油压力开关铆接处漏油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29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