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样品管高通量检测的自动进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3044.6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3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程振;张冠斌;李飞;高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博奥新景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G01N1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刘凯,钱成岑 |
地址: | 40071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样品 通量 检测 自动 系统 | ||
1.一种用于样品管高通量检测的自动进样系统,包括用于放置多管样品管(1)的样品盘(2),所述样品盘(2)通过旋转机构设置在进样板(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板(3)通过进出仓驱动机构与进样底盒(4)连接,设置在所述进样板(3)上的样品盘(2)在进出仓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于进样底盒(4)进仓或出仓,在进仓状态时,所述样品盘(2)上的多管样品管(1)分别与样品管提升机构(5)配合进行提升吸样,在出仓状态时,可以对所述样品盘(2)上的多管样品管(1)进行更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样品管高通量检测的自动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仓驱动机构包括直线滑轨模组(6)、支撑立柱(7)以及直线驱动装置(8),所述支撑立柱(7)固定连接在进样底盒(4)内,所述直线滑轨模组(6)与支撑立柱(7)连接在一起,所述进样板(3)滑动地设置在直线滑轨模组(6)上且与直线驱动装置(8)连接,所述进样板(3)在直线驱动装置(8)的作用下完成进仓和出仓的直线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样品管高通量检测的自动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板(3)包括进样板基板(31)以及底部的突出连接部(32),所述进样板基板(31)中部为凹陷的平台(33),所述突出连接部(32)向下突出于凹陷平台(33)的侧壁且与直线驱动装置(8)连接,在所述进样板基板(31)的凹陷平台(33)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行布置的支撑立柱(7),所述支撑立柱(7)上设置的直线滑轨模组(6)与进样板基板(31)两侧形成的凸台对应配合,所述直线滑轨模组(6)用于进样板基板(31)相对于支撑立柱(7)的直线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样品管高通量检测的自动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8)包括直线驱动电机(81)、同步齿形带(82)、主动轮(83)和从动轮(84),所述直线驱动电机(81)固定连接在支撑立柱(7)上,所述主动轮(83)与直线驱动电机(8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轮(84)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立柱(7)上,所述同步齿形带(82)两端绕接在主动轮(83)和从动轮(84)上,所述同步齿形带(82)通过连接组件与进样板(3)的突出连接部(32)连接一起,所述进样板(3)与同步齿形带(82)同步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样品管高通量检测的自动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传动装置(9)和旋转驱动装置(10),所述旋转传动装置(9)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样品盘扣(91)、间隔盘(92)、旋转轴承(93)、同步齿轮(94)、旋转码盘(95)以及端盖(96),所述样品盘扣(91)、间隔盘(92)、同步齿轮(94)、旋转码盘(95)以及端盖(96)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整体结构,所述样品盘扣(91)与样品盘(2)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端盖(96)设置于旋转码盘(95)的底部,所述同步齿轮(94)和旋转码盘(95)套接在旋转轴承(93)上,且通过旋转轴承(93)与进样板(3)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样品管高通量检测的自动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10)固定在进样板(3)上、旋转轴承(93)的侧向位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10)通过旋转传动装置(9)带动样品盘(2)发生转动,其包括旋转驱动电机(101)、齿形传动带(102)和旋转主动轮(103),所述旋转驱动电机(101)固定设置在进样板(3)上,且所述旋转驱动电机(101)的动力输出轴穿过进样板(3)与旋转主动轮(103)连接,所述齿形传动带(102)两端绕接在同步齿轮(94)与旋转主动轮(103)上,以驱动同步齿轮(94)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博奥新景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博奥新景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30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