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网线布线线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3284.6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5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孙诗宇;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Q1/02 | 分类号: | H04Q1/02;H04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9 | 代理人: | 曹军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网线 布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网线布线线卡。
背景技术
网络机房为计算机网络重地,放置有众多网络设备,目前所有网络设备之间均采用网线连接,所以,网络机房的布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布线是否美观、整齐、合理是评判一个网络机房是否为高端机房的重要条件。
网络机房内的布线如果杂乱,不但会给维护带来麻烦,而且会影响网络设备的运行寿命。
目前的网络机房内均采用普通线卡将许多网线一起扎起来的做法,这种做法在维护的时候十分不方便,往往为了寻找一根网线,维护人员就要花费1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网线布线线卡,解决了网络布线不整齐、维护难的问题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网线布线线卡,包括基板,基板上设有控制盒,围绕基板的外圈依次设置数个线卡;
所述线卡包括半线卡A和半线卡B,半线卡B与基板固定连接,半线卡A和半线卡B铰接连接,半线卡A的一端设有卡钩,半线卡B一端设有卡座,卡钩可勾在卡座上;半线卡A的外侧设有LED灯;
所述控制盒内设有单片机、NFC近场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扣电池组、NFC近场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均与单片机电连接,所有所述LED灯均通过导线连接单片机,所述扣电池组为单片机、NFC近场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所有LED灯供电。
所述口电池组由数个并联连接的扣电池组成。
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F103CBT6。
所述NFC近场模块的型号为SIC43N1。
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的型号为SX1278。
围绕基板的外圈的所述线卡的个数为6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网线布线线卡,解决了网络布线不整齐、维护难的问题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线卡上设置LED灯,并且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将所有线卡均联系在一起,让所有线卡同时指示一根线,为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盒的原路图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夹线区1、销轴2、半线卡B3、卡座4、卡钩5、线卡6、控制盒7、基板8、LED灯9、半线卡A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智能网线布线线卡,包括基板8,基板8上设有控制盒7,围绕基板8的外圈依次间隔均布设置数个线卡6;
所述线卡6包括半线卡A10和半线卡B3,半线卡A10和半线卡B3均为半圆弧形的条状体,半线卡B3与基板8固定连接,半线卡A10和半线卡B3铰接连接,半线卡A10的一端设有卡钩5,半线卡B3一端设有卡座4,卡钩5可勾在卡座4上,即半线卡A10一端的卡钩5可钩在与半线卡B3一端的卡座4上,半线卡A10另一端与半线卡B3另一端通过销轴2铰接连接,半线卡A10与半线卡B3可打开或者扣合,半线卡A10和半线卡B3之间形成夹线区1,卡座4为半线卡B3一端设置的折弯部或者一个钩环。
半线卡A10的背向夹线区1的外侧设有LED灯;
所述控制盒内设有单片机、NFC近场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扣电池组、NFC近场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均与单片机电连接,所有所述LED灯均通过导线连接单片机,所述扣电池组为单片机、NFC近场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所有LED灯供电。
所述口电池组由数个并联连接的扣电池组成。
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F103CBT6。
所述NFC近场模块的型号为SIC43N1。
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的型号为SX1278。
围绕基板的外圈的所述线卡的个数为6个。
使用时,每一个所述智能网线布线线卡设置6个线卡,每一个线卡内卡住一根网线,同一个所述智能网线布线线卡可以同时卡住6根网线,沿着这6根网线设置多个所述智能网线布线线卡,在同一个智能网线布线线卡中,单片机为每一个线卡均分配一个编号,该编号为A、B、C、D、E、F;并且在出厂前,每一个智能网线布线线卡的单片机中均固化一个唯一的序列号;当维护人员将所述6根网线全部排布完成后,维护人员通过手机的NFC功能逐一与所述6根网线上的所有智能网线布线线卡进行通信并设置统一的布线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32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