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轴终锻顶飞边出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5582.9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义;战连海;王夕锋;房田振;胡学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J13/1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55 | 代理人: | 刘新子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轴 终锻顶飞边出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汽车前轴终锻顶飞边出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外观、性能、安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轴是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安全零部件,是汽车零部件中重量最重,长度最长的轴类锻件,起着承重、支撑的功能,在重载情况下,尤其是遇到路况恶劣颠簸的条件下,会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因此对前轴截面、强度、疲劳寿命等都有较高要求。现有技术中,锻造前轴时为了锻件从模具中取出,原工艺(现有技术)在两个板簧面处布置两个顶料杆,使锻件从模具中顶出,导致锻件表面形成一个凸起或凹陷的顶料杆痕迹,对外观影响很大,会造成负载时的应力集中,只能靠人工一根一根打磨,劳动量和工作难度都很大,成本很高。消除顶料痕迹在前轴锻造行业是一个难题,制约着前轴质量的提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轴终锻顶飞边出模结构。
汽车前轴终锻顶飞边出模结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弯曲模以及终锻模的上模块,下模座的上表面则通过螺栓固定有弯曲模以及终锻模的下模块,弯曲模和终锻模下方的下模座设置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水平的顶料板,弯曲模下模块的边缘竖直贯穿有底部与顶料板固定连接的弯曲模下顶料杆,终锻模下模块边缘则竖直贯穿有底部与顶料板固定连接的终锻顶料杆,这样设置,弯曲模下顶料杆、终锻顶料杆的上端只能与前轴飞边接触,通过将顶料方式由型腔内转移到飞边上,这种方式顶料痕迹在飞边上,切边后就消失了,不会在锻件表面形成外观缺陷。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汽车前轴终锻顶飞边出模结构,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模座1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弯曲模3以及终锻模4的上模块,下模座2的上表面则通过螺栓固定有弯曲模3以及终锻模4的下模块,弯曲模3和终锻模4下方的下模座2设置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水平的顶料板5,弯曲模3下模块的边缘竖直贯穿有底部与顶料板5固定连接的弯曲模下顶料杆6,终锻模4下模块边缘则竖直贯穿有底部与顶料板5固定连接的终锻顶料杆7。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终锻时压力机滑块带动上模座1快速落下模具闭合,此时锻件在弯曲模3和终锻模4腔内瞬间成型;压力机滑块带动上模座1上升提起,压力机下油缸顶起顶料板5,进而顶起弯曲模下顶料杆6、终锻顶料杆7传递给锻件飞边将锻件顶起,后工序将锻件取走,油缸关闭后顶料板5、弯曲模下顶料杆6、终锻顶料杆7重力自落回位,这样终锻时顶料杆只顶飞边,前轴周身无顶料痕迹产生,外观质量大大提高,省去人工打磨顶料杆痕迹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未经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55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犬骨镦扁杆部变形的模具结构组件
- 下一篇:转向节锻造制坯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