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隧道表面和内部检测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9262.0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0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孟俊华;樊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火眼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N21/95;G01S13/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隧道 表面 内部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表面和内部检测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也迅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和研究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公路隧道为10022处,里程总长达到了805.27万米,随着隧道的运行时间逐渐变长,以混凝土材料为主的隧道结构出现渗漏水或者裂缝、剥落等表观缺陷,以及隧道断面形变,都是无法避免的病害现象,而且病害的长期发展对随到的安全性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因此,对隧道结构的维护是为保障隧道交通长期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
目前运营隧道的日常监测工作,大多离不开人工作业。例如,隧道衬砌裂缝的检测,是采用人工肉眼识别,然后用标尺测量,相机拍照记录裂缝特质形态,人工记录裂缝位置信息。对于拱腰以上和拱顶的衬砌裂缝检测,则需要采用脚手架或者高空升降平台车,检测人员才能近距离接触到隧道内壁,采用手电筒照明,肉眼查看拱腰和拱顶的病害。该方法检测到的衬砌裂缝准确率低,容易漏检,在检测工程中,人员安全性差,检测效率低,1公里隧道10个人需要1小时完成,同时由于隧道的许多部位不容易靠近,需要借助车载式隧道检测设备来完成检测工作。
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71001877.6)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表面和内部检测车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检测车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及分析子系统和WEB展示子系统,其中,检测车采集子系统安装于一厢式货车内,用于采集隧道状态数据;数据管理及分析子系统对所述隧道状态数据进行图像处理;WEB展示子系统对经所述数据管理及分析子系统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展示。虽然该专利文献实现了一体化检测,但该技术方案效率仍然不高,且图像采集和分析不够准确。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隧道检测车,以达到病害信息快速、准确的采集、提高病害监测工作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安全、高效、多参数综合检测的公路隧道表面和内部检测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公路隧道表面和内部检测车,包括动力系统、供电系统、隧道表面检测系统、隧道内部检测系统、精确定位系统、显示系统、干扰排除系统、保护设备和存储系统,所述动力系统、供电系统、隧道表面检测系统、隧道内部检测系统、地质雷达、精确定位系统、干扰排除系统、保护设备和存储系统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接;其中:
动力系统与精确定位系统相连接;
隧道表面检测系统包括多组相机和三维激光扫描仪;
隧道内部检测系统包括地质雷达,其设置至少一组发射天线和接受天线,以及示波器和图像转换装置,所述地质雷达的A/D数据转换为16位,重复频率为400-500KHz;
精确定位系统包括位于车轮上的测距装置、位于车体两侧的红外测距装置和查分GPS定位装置,其能够将位置信息反馈给动力系统,使动力系统能够实时控制行驶速度和水平位移;
显示系统包括实时设备状态监测界面和实时采集数据查看界面;
干扰排除系统用于排除粉尘、雾气、路面凹凸不平、相机拍摄距离变化、车速变化等因素造成的数据失真或数据错误现象,其包括中继器、线路放大装置、线路补偿装置、相位补偿器、光线补偿装置;
保护设备用于防治仪器因雾气、粉尘、高温或低温而受损,其包括防护罩、加热器、除霜器、风扇和警报装置;
存储系统用于存储采集到的数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动力系统、供电系统、地质雷达、精确定位系统、显示系统、干扰排除系统配合相机采集公路隧道的病害图像后由存储系统存储,实现了车载一体化对隧道进行检测工作,有干扰排除系统排除粉尘、雾气、路面凹凸不平、相机拍摄距离变化、车速变化因素造成的数据失真或数据错误现象,使得拍摄的图像更加准确,检测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质雷达:采用ARM处理器,并内嵌高速DSP;最小分辨率为100mm;动态范围不低于150dB;叠加次数为0-32758,扫描速度为0-128ns;设置有测距轮,用于水平距离标记;探测深度为0-8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相机包括A、B两组,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火眼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火眼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92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线路板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多种型号枕簧分类及检测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