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安全帽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1709.8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0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何广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蓝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1/08 | 分类号: | A42B1/08;A42B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安全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安全帽,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佩戴,与施工现场门禁系统的读卡器配合使用,包括帽体,所述帽体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单片机模块;所述帽体的外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门禁卡的门禁卡卡槽、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蓄电池依次第一压力传感器、单片机模块、门禁卡和门禁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防止施工人员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有效的降低由于安全帽佩戴不符合要求从而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通过摄像头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能够有效的提高现场施工质量;通过存储模块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记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器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安全帽。
背景技术
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较多都未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或者不进行安全帽的佩戴,这与相关规范要求严重不符,也是滋生安全事故的重要源头;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门卫和门禁管理系统对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进行管理;门卫无法对安全帽是否按照规范进行佩戴进行有效的检查;或者采用门禁卡有安全帽进行绑定,但这也远远不够,门禁卡与安全帽进行绑定,只能保证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手里拿着有安全帽即可进出,对于安全帽的是否正确佩戴情况仍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安全帽,能够有效的防止施工人员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有效的降低由于安全帽佩戴不符合要求从而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安全帽,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佩戴,与施工现场门禁系统的读卡器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所述帽体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单片机模块;所述帽体的外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门禁卡的门禁卡卡槽、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蓄电池分别向第一压力传感器、单片机模块、门禁卡供电。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安全帽佩戴在头上,在到建筑施工工地门口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所受到安全帽与头部对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作用,第一压力传感器将对安全帽的佩戴情况检测,并将相关数据传递给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将第一压力传感器所传递的信息与原设置的数据进行比对,得出安全帽是否佩戴符合要求;当配合符合要求时,将控制门禁卡与施工现场大门口的门禁系统中的读卡器进行连通,从而允许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当佩戴不符合要求时,门禁卡将不能与读卡器进行连通,使得施工人员无法进入施工现场;从而有效的实现对现场施工人员进入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的要求;有效的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帽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内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布在内壳的内侧面上,相关人员佩戴时第一压力传感器压力感应端靠近相关人员的头部。多个第一压力传感器进行数据检测,数据检测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的外侧还安装有摄像头和LED灯,所述摄像头固定设置在LED灯远离外壳的一侧,所述摄像头与LED灯通过电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摄像头还与单片机模块连接。LED灯增加照明效果,摄像头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记录,有效的加强施工监督,提高施工质量。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内壳连接、高弹的用于将安全帽固定佩戴在人员头部的安全系带,所述安全系带在与人员颌骨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单片机模块电连接。有效的避免安全系带为按照要求进行锁紧,从而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安全系带长方向的中部,所述安全系带长方向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安全系带长度的调节扣。调节扣能够有效的对安全系带的长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别与单片机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安装在门禁卡卡槽内。存储模块对摄像信息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蓝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蓝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17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语音分路播报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含水分析仪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