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灭弧路径的裙边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5704.2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8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黄上师;闫珅;王硕;李籽剑;覃安杰;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巨丰 |
主分类号: | H01T1/02 | 分类号: | H01T1/02;H01T1/10;H01B17/46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路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的防雷装置,尤其涉及了一种设有灭弧路径的裙边。
背景技术
雷电是影响输电线安全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占据线路故障跳闸的首位,是大气活动的自然过程,迄今还不可控制。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常发事故进行分析,寻找雷击规律,加强防范。如处于高山峻岭或峰顶的杆塔、处于水塘或水库附近的输电线路、跨越山岭或江河湖泊的杆塔和安装在接地电阻高的杆塔和岩石塔基及输电线等都是易遭雷击破坏重点。
雷电打击会给电力设施带来不同形式的损伤和破坏,雷云放电在电力系统中会引起雷击过电压,架空线路中常见的过电压有雷击在架空线附近通过电磁感应在输电线上的过电压和雷电直接击打在导线上产生的过电压。雷击造成过电压,可能对绝缘子、输电线造成损伤;雷击引起绝缘子闪络放电,会对瓷质表面造成烧伤脱落或对玻璃绝缘子造成网状裂纹,使绝缘强度大幅降低;雷电击打在输电线或避雷线上,可能会引起断股甚至断裂,使输电工作无法进行。
输电线路防雷一直都是电力部门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雷电故障仍然是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引起的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对此电力部门一般采用在输电线路加装线路防雷器来实现保护。
电弧是高温高导电率的游离气体, 将电弧进行消灭,简称灭弧。灭弧有多种方法,大多是使用某种气体或者液体来承担主要灭弧工作。
防雷器是一种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避免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
如专利号为2015100691235公开了一种可计数截弧防雷器,包括防雷器主体和引弧电极;引弧电极固定安装在防雷器主体的一端,防雷器主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金具固定安装在横担上;防雷器主体设有由若干段灭弧通道组成并且呈Z形循环排布的灭弧路径;在两两相邻的灭弧通道的连接处设有铜块,并且每一段灭弧通道均放置有两个灭弧管,在这两个灭弧管之间设有一导弧球;所述灭弧路径的第一段灭弧通道入口处的灭弧管通过带螺纹的导弧棒与引弧电极相连接,最后一段灭弧通道出口处的灭弧管通过导线与连接金具相连接;在最后一段灭弧通道出口处设有一计数器。该防雷器采用了纵吹电弧的方式进行灭弧。
以上的专利虽然对防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仍然一些不足,只有纵吹灭弧方式,当电弧较强时,电弧不易吹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灭弧能力更强、工作稳定可靠的设有灭弧路径的裙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有灭弧路径的裙边,是设置在防雷装置外表面的裙边,在裙边内部设有由若干个灭弧管沿圆周排布组成的灭弧路径Ⅰ,并且该灭弧路径Ⅰ串联在防雷装置的灭弧路径Ⅱ之中;在灭弧路径Ⅰ内的两两相邻的灭弧管的端部直接触碰连接或者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在靠近裙边外边沿的两两相邻的灭弧管相接处设有气流喷出通道,气流喷出通道延伸至裙边的外表面,即裙边的外表面设有气流喷出口。
通常灭弧装置的外表面均会设有裙边,本实用新型在防雷器主体外表面的裙边内设置了灭弧管,且由于裙边直径较大,灭弧管又是沿圆周布置,这样在同样空间内能容纳更多数量的灭弧管,充分利用了防雷装置的物理空间,并且极大地提升了防雷装置的灭弧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连接件采用铜片或者电线或者三通管,或者铜片、电线、三通管中两两结合使用,或者铜片、电线、三通管均有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当连接件采用三通管时,三通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导弧电极;所述的导弧电极的一端伸入三通管中,另一端与灭弧管Ⅰ的端部直接接触或者嵌套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导弧电极的一端为圆柱,伸入三通管中,另一端为圆环状,直接与灭弧管Ⅰ的端部直接接触或者嵌套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在三通管的内部,两个导弧电极之间设有空气间隙,并且空气间隙长度恰好是三通管的径向管的直径。
使用三通管进行连接,可以增加多个出口断点,实现了纵吹横吹灭弧方式相互配合,使电弧更容易熄灭且不复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灭弧管采用U型灭弧管或者一字直通型灭弧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巨丰,未经王巨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5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