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子配件的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5813.4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7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雷灿伙;晏升福;张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优选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502;H01R24/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唐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组件 电子配件 电触点 连接器插头 电连接 柔性连接 数据线 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 电子设备 制造成本 传统的 外部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配件的连接器组件。上述的用于电子配件的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插头、电触点以及柔性连接线路;连接器插头适于通过接口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进行连接;电触点适于与所述电子配件进行电连接;所述柔性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连接器插头和所述电触点,以使所述电触点与所述连接器插头之间形成通路。上述的连接器组件代替了传统的数据线,该连接器组件的通过电触点直接与电子配件电连接;相对于数据线的两个连接器的结构,上述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容易制造,使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配件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之间通过数据线进行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以实现电子产品的充电或数据传输的过程。例如,电子产品需充电的过程时,数据线的一端与移动设备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由于数据线包括线材和两个连接器,线材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器电连接,其中一个连接器用于连接移动设备,另外一个连接器用于连接电子配件,使数据线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数据线的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子配件的连接器组件。
一种用于电子配件的连接器组件,包括:
连接器插头,适于通过接口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进行连接;
电触点,适于与所述电子配件进行电连接;以及
柔性连接线路,所述柔性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连接器插头和所述电触点,以使所述电触点与所述连接器插头之间形成通路。
上述的连接器组件,连接器插头通过接口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进行连接,使连接器插头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柔性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连接器插头和电触点,使电触点与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又由于电触点适于与电子配件进行电连接,且连接器插头与电子设备电连接,使外部的电子设备通过连接器组件与电子配件电连接;上述的连接器组件代替了传统的数据线,该连接器组件的通过电触点直接与电子配件电连接;相对于数据线的两个连接器的结构,上述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容易制造,使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连接线路为FPC板,所述FPC板上设置有若干条导电线路,所述电触点和所述连接器插头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若干条导电线路的两端,使电触点和连接器插头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绝缘包覆体,所述绝缘包覆体将所述连接器插头、所述柔性连接线路和所述电触点包覆或半包覆,并固定和支承所述电触点、所述柔性连接线路和所述连接器插头之间的位置关系,使连接器插头、柔性连接线路和电触点的连接更加牢固;绝缘包覆体将柔性连接线路包覆或半包覆,使柔性连接线路不易被磨损,延长了连接器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插头包括FPC、端子和壳体,所述FPC包括FPC主体和由所述FPC主体的端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FPC主体与所述延伸部电连接,所述端子设于所述FPC主体上并与所述FPC主体电连接,所述壳体包覆于所述FPC主体和所述端子外,所述端子部分裸露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延伸部至少部分露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柔性连接线路电连接,所述电触点设于所述延伸部上并与所述延伸部电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绝缘包覆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触点焊接于所述柔性连接线路,使得所述电触点与所述柔性连接线路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触点呈圆柱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触点呈长方体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组件用于保护套或背夹电池或投影仪或照相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插头为lightning公端或type-c公端或micro公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优选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优选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5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