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缸套浇铸模内壁喷膜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6130.0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5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岳西缸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7/00 | 分类号: | B22D47/00;B22D35/04;B22D29/04;B22C2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6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铸 内壁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加工设备,具体是一种缸套浇铸模内壁喷膜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缸套就是气缸套的简称,它镶在缸体的缸筒内,与活塞和缸盖共同组成燃烧室。缸套分为干缸套和湿缸套两大类。背面不接触冷却水的气缸套叫干缸套,背面和冷却水接触的气缸套是湿缸套。干缸套厚度较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湿缸套直接接触冷却水,所以有利于发动机的冷却,有利于发动机的小型轻量化。而缸套粗推内孔后需要进行打磨滚压内孔,将缸套进行打磨滚压时需要对缸套进行固定夹紧,一般打磨机的固定装置大都采用螺栓和卡套,但这种结构对于缸套并不实用,固定缸套后并不能够转动,使得打磨效率不高,并且不能够调节固定的尺度,不能够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缸套,气缸套是发动机的核心零件,也是易损件,气缸套失效模式多是内孔的不耐磨造成的气缸套早期磨损。 为了提高内孔耐磨性能,多采用气体氮化工艺对气缸套进行整体的氮化处理。 但是传统的气体氮化处理因为氮化温度高,氮化变形较大,因而还要预留余量经过珩磨机加工消除产品的变形,这样氮化层也被部分去除。
现有技术中,缸体在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浇铸脱模,再进行淬火处理,传统的加工装置存在工序繁多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工件浇铸脱模效率高的缸套浇铸模内壁喷膜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缸套浇铸模内壁喷膜加工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左、右两支撑座,所述左、右两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浇铸包,所述浇铸包的底部通过连杆连接气缸,所述气缸可控制浇铸包进行翻转浇铸,所述浇铸包的下方设有浇铸模,所述浇铸模的一侧设有工件夹持机械手,所述浇铸模的上方设有内壁脱模涂料喷嘴,所述喷嘴通过气缸控制可上下移动,所述喷嘴连接原料仓。
所述浇铸模的一侧设有沸水淬火冷却池。
本实用新型在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左、右两支撑座,在左、右两支撑顶部设有横梁,这样通过横梁上滑动安装的滑块,在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浇铸包,通过在浇铸包的底板通过气缸连接,这样气缸的伸缩带动了浇铸的包的浇铸操作,节省人力,在浇铸模内喷射有脱模涂料,能够加快脱模的效率,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且在左支撑座的侧壁上设有搬运机械手,能够将浇铸好的模具快速放入到沸水池中进行淬火处理,提高了产品质量 。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缸套浇铸模内壁喷膜加工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左、右两支撑座2、3,所述左、右两支撑座2、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梁4,所述横梁4上滑动安装有滑块5,所述滑块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浇铸包6,所述浇铸包6的底部通过连杆7连接气缸8,所述气缸8可控制浇铸包进行翻转浇铸,所述浇铸包6的下方设有浇铸模9,所述浇铸模9的一侧设有工件夹持机械手10,所述浇铸模9的上方设有内壁脱模涂料喷嘴11,所述喷嘴11通过气缸控制可上下移动,所述喷嘴11连接原料仓12。
所述浇铸模9的一侧设有沸水淬火冷却池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岳西缸套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岳西缸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6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清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往返旋转振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