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7434.9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0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薛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珍 |
主分类号: | A44C5/02 | 分类号: | A44C5/02;A44C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部佩戴装饰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手环在设计时着重考虑的是是否美观,并没有给予其特殊的功能,如防走失功能。即便有防走失功能,但当手环在佩戴后,单手很容易解开,若佩戴的对象为小孩或智力不正常的佩戴者时,手环被解开后,有可能会丢失,使得防走失功能发挥不了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手环无防走失功能,且佩戴后易单手解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手环,包括:手环主体,所述手环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还连接有带卡片槽的第四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均为环扣。
可选地,所述环扣为单层金属环。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为由金属长条环绕而成的中空的弹簧状结构件。
可选地,所述弹簧结构件的两个端头分别向内部中空方向折弯。
可选地,所述第四连接结构为吊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手环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还连接有带卡片槽的第四连接结构,所述第四连接结构的卡片槽可以嵌入佩戴者信息的卡片,当佩戴者走失后,能让他人快速获取卡片信息与其家人朋友联系,达到防走失的目的。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为环扣,所述环扣为单层金属环,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为由金属长条环绕而成的中空的弹簧状结构件,这样的设计使得手环看起来简约并富有美感,且采用该结构易于佩戴。
所述中空的弹簧结构件的两个端头分别向内部中空方向折弯,使得佩戴者单手无法进行解扣操作。当一些年龄较小的佩戴者或一些智力有障碍的人在其家人不知情时,单手解扣解掉手环后,导致个人信息随之丢失,无法联系其家人或朋友,极有可能酿成悲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手环能够防止佩戴者单手解扣,大大降低了走失的可能性,起到了防走失的作用,同时能够将金属长条两端隐藏起来,起到美化作用。
所述第四连接结构设置为吊坠,吊坠的样式可以自由设置,满足佩戴者的喜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手环具有防走失、防止单手解扣的功能,同时,结构简约并富有美感,易于佩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的坠扣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包括手环主体1,所述手环主体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2a和第二连接结构2b;连接第一连接结构2a与第二连接结构2b的第三连接结构3,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还连接有带卡片槽的第四连接结构4。
所述手环主体1可以是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中至少一种合股而成,如棉、麻或尼龙绳等,此外,可弯曲的金属(铜、银、金及合金等)条或金属环等可绕手腕成环的材质均在可使用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棉、麻合股而成的绳(以下简称棉麻绳)作为手环主体1,所述棉麻绳本身呈闭合环状,将该棉麻绳拧成“麻花状”,作为手环主体1。
对于第一连接结构2a和第二连接结构2b,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成任意的闭合形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连接结构2a与第二连接结构2b可以是相同形状,也可以是不同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结构2a和第二连接结构2b设计成形状相同的环扣,且该环扣是单层金属环。两个环扣分别扣接在手环主体1的两端,这样手环主体1便与第一连接结构2a、第二连接结构2b连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2a和第二连接结构2b也可采用其他形状、其他材质的环,或者采用其他起连接作用的结构代替,或者省略不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珍,未经薛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7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