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惰轮加工组合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8013.8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9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朱传宝;王宝雨;林建国;张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为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D37/10;B21K1/3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40 | 代理人: | 刘立升 |
地址: | 27110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组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惰轮加工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惰轮加工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倒档惰轮的生产制造大部分还是依靠传统机械切削的方式,从毛坯到成品要经过十余道工序,效率低、原材料利用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惰轮加工组合模具,采用近净成形原理,一次锻出齿形,后续少加工甚至不加工,解决传统倒档惰轮生产制造效率低、原材料利用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惰轮加工组合模具,包括热精锻成形模具,所述热精锻成形模具包括上模部分和分体式下模部分,所述上模部分包括齿形上模和沿所述上模上部周围设置的上压板,所述齿形上模与所述上压板之间销轴定位;所述分体式下模部分包括下模体、齿形下模以及下顶杆,所述齿形下模为环形,且其内壁连续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下顶杆位于所述齿形下模下方,所述下顶杆能够通过上下运动进入或者离开所述齿形下模内,所述下顶杆进入所述齿形下模后所述下顶杆外壁与所述齿形下模的齿形的齿尖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下顶杆下方设置有下顶杆垫板,所述下顶杆垫板顶面设置有一圈凸台,所述下顶杆底面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凸台所围成区域内,所述下模体环绕所述下顶杆以及所述下顶杆垫板;所述下模体上部沿周设置有平台,所述齿形下模与所述平台之间设置有下垫板,所述齿形下模与所述下垫板通过销轴定位,所述下垫板与所述平台连接;还包括环状下压板,所述下压板内孔带锥度,所述下压板通过内孔锥度紧紧套在所述齿形下模外部并将所述齿形下模与所述下模体定心;所述上模齿形高度为12mm,所述上模部分与所述下模部分闭合后,所述齿形上模与所述齿形下模保持5mm间隙。
本实用新型组合模具包括热精锻成形模具,是在热模锻压机上把加热的圆棒料锻压出齿形。其中下模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能够释放锻造压力,同时在进行产品设计更新时,仅更换齿形上、下模即可,大大减少了材料费用;下顶杆采用组合式设计,减少了下顶杆的线切割加工时间,节约材料;在齿坯锻造过程中,下顶杆垫板的缓冲作用能够防止下顶杆的碎裂,下顶杆和齿形下模之间的间隙设计既保证齿坯不会挤入同时有利于锻造过程中气体的排出,齿形得以填充饱满,并且有利于释放锻造力,防止出现卡模现象,提高模具寿命;下顶杆的结构设计使齿坯整体受力,有利于齿坯的顺利顶出的同时保证了齿形的精度;上、下模均采用整体式销轴定位,从而能够保证位置精度,使得合模顺利,同时整体式设计可修复使用,经济节能;下顶杆垫板的凸台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保证顶杆顶出后顺利回落;上模齿形高度12mm,锻造过程中齿形上模与齿形下模具有5mm间隙,既保证了齿形的填充,飞边不会冒出,同时防止齿形上、下模发生卡模。
作为改进,所述齿形上模和所述齿形下模均至少在其齿形部分喷涂有石墨层。齿形上、下模的设计使得与齿坯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喷涂石墨层后有利于齿坯顺利顶出以及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所述齿形上模齿形是用齿轮电极经电火花加工而成,有利于提高齿轮加工精度和光洁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为齿轮传动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为齿轮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80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锤底板与立柱紧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压共轨管制坯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