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量量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9259.7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3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钱明;于符静;杜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2/00 | 分类号: | G01F22/00;G01N3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量 量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实验仪器,特别涉及一种定量量水器。
背景技术
化学实验中,通常需要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或者根据实验需要,定量加入所需溶液。
在测定未知溶液时,通常采用利用酸碱中和等用肉眼能明显分辨出反应进程的的反应,通过向未知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溶液,计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测量过程中使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如图1所示;分液漏斗为管状容器表面设置有刻度,并上设置有活栓开关;使用时,先大致判断需要使用的已知浓度的溶液体积,使用相近体积的滴定管。但是对于完全未知的溶液,无法判断需要使用的已知浓度的体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滴定管中所有的液体全部滴入至未知溶液中,但是仍然未将未知溶液反应完全,此时需要重新向滴定管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溶液,过程较为繁琐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量量水器,方便向其中补充溶液。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定量量水器,包括盛水管体和滴定管,所述盛水管体和滴定管之间转动连接有与盛水管体、滴定管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还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延伸部,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活栓开关,所述活栓开关上斜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活栓开关转动过程中将盛水管体与滴定管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在活栓开关转动过程中将盛水管体与第一延伸部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连通设置有水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活栓开关转动设置在容纳腔中,盛水管体中放置有溶液,且容纳腔分别与上方的盛水管体和滴定管连通,当在容纳腔中转动活栓开关时,开设在活栓开关上的第一通道将盛水管体和滴定管连通,盛水管体中的溶液能顺利的通过第一通道,并从滴定管中流出;在容纳腔中继续转动活栓开关,使第二通道将第一延伸部和盛水管体连通,即相当于将水源与盛水管体连通,水源补充进入盛水管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水源包括与第一延伸部之间有一定高度差的水箱、将水箱与第一延伸部连通的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设置在高处,水箱和第一延伸部之间通过水管连通,在容纳腔中转动活栓开关将水源与盛水管体连通时,设置在高处的水源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流入至盛水管体中。
作为优选,所述盛水管体上纵向设置有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活栓开关将盛水管体与滴定管连通,盛放在盛水管体中的溶液向下漏出;使用者可通过观察设置在盛水管体上的刻度,判断流出的溶液体积
作为优选,所述盛水管体、滴定管、第一延伸部均由玻璃吹制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玻璃吹制,使盛水管体、滴定管和第一延伸部一体成型;玻璃的成本较低,制成的定量量水器成本也较低,其次玻璃的化学性质稳定且透明度高,表面附着度低便于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盛水管体上背离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连接有溢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容纳腔中转动活栓开关使第一延伸部与盛水管体连通,水箱中的水顺水管流入进盛水管体中,盛水管体内部的空气从开口处排出;在开口处连通有溢流管,当盛水管体中的水过多时,可顺着溢流管向外排放,避免盛水管体中的水从开口处溢出并顺着盛水管体外壁向外流动,若不慎流入至待测溶液中,可能会影响实验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溢流管端部设置有供溢流管插接的承接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溢流管插接在承接筒中,用于承接从盛水管体中溢流出的液体;其次,若盛水管体中盛放的液体为酸碱等具有腐蚀性的溶液,可在承接筒中置放用于中和溶液的液体,避免溢流出的液体伤人。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固定盛水管体的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盛水管体夹设在支撑架上,将盛放有待测量溶液的烧杯等容器放置在滴定管下方,并使滴定管抵接在容器侧壁上,避免溶液向外溅射。
作为优选,所述承接筒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溢流管的管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管夹对溢流管做简易固定;由于溢流管大多是由橡胶管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回弹性;将溢流管弯折使其端部放入至承接筒中后,可能在回弹性的作用下从承接筒中弹出,造成危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92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