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小鼠灌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69354.7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4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琦;邱书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江琦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大道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药管 肛门 软塞 小鼠 实验小鼠 药液喷洒 灌肠器 盲端 本实用新型 静脉采血针 肠道黏膜 管壁周围 球型曲面 小鼠肠道 滑动 出液孔 灌胃针 硅胶管 进液端 有效地 注射器 拔出 进液 漏出 输药 套在 损伤 外围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实验小鼠灌肠器,包括设置有盲端和进液端的导药管、与所述进液端连接的注射器、套在所述导药管上滑动的锥形软塞,所述锥形软塞的尖端朝向所述盲端,所述盲端的外围设置为球型曲面,所述导药管临近所述盲端的管壁周围设置有多个出液孔。与UC硅胶管、静脉采血针、灌胃针相比,本产品更容易使导药管插入小鼠的肛门,不易损伤小鼠的肠道黏膜,到达所需的位置;其次,提高了药液喷洒的压力,使药液喷洒得更均匀,有利于小鼠肠道吸收药液;最后,在输药完毕拔出导药管后,采用锥形软塞塞住小鼠肛门,有效地放止药液从小鼠肛门漏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肠器,特别是一种实验小鼠灌肠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鼠作为常用的动物实验研究对象,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研究肠道疾病模型及肠道药物吸收模型等研究中,常需要通过灌肠将药物直接送达小鼠结肠,使其发挥局部药理作用及其药效作用。常规使用的灌肠器如:UC硅胶管加注射器,静脉采血针加注射器,灌胃针加注射器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用管道的一端直接插入小鼠的肛门,这些常用的管道比较粗大,即使使用了润滑剂,也很难将管道插入到所需位置,并且会令实验小鼠产生不适感,易损伤小鼠的肠道黏膜和肛门;其次,这些方法只有一个出液孔,孔径比较大,导致注射的压力不够大,药液喷洒不均匀,影响小鼠肠道的吸收;最后,这些方法都没有保留药液的结构,在拔出导药管后,导致药液容易从小鼠肛门漏出,影响实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插入肛门,不易损伤小鼠肠道黏膜,药液喷洒均匀,有效防止药液漏出的实验小鼠灌肠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验小鼠灌肠器,包括设置有盲端和进液端的导药管、与所述进液端连接的注射器、套在所述导药管上滑动的锥形软塞,所述锥形软塞的尖端朝向所述盲端,所述盲端的外围设置为球型曲面,所述导药管临近所述盲端的管壁周围设置有多个出液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药管上设有刻度,所述刻度靠近所述盲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软塞位于所述刻度上。
进一步,所述注射器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液端螺纹连接的输入管。
进一步,所述出液孔的数量为六到十个。
进一步,所述出液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导药管临近所述盲端的管壁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UC硅胶管、静脉采血针、灌胃针相比,本产品将导药管的插入端设为带有球型曲面的盲端,在甘油等润滑剂的帮助下,更容易使导药管插入小鼠的肛门,不易损伤小鼠的肠道黏膜,到达所需的位置;其次,采用盲端管壁周围开出液孔,减小孔的直径,增多孔的数量,提高药液喷洒的压力,使药液喷洒得更均匀,有利于小鼠肠道吸收药液;最后,在输药完毕拔出导药管后,采用锥形软塞塞住小鼠肛门,有效地放止药液从小鼠肛门漏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江琦,未经刘江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9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鼠实验用灌胃装置
- 下一篇:羊用方便快捷投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