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攻毒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2155.1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1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宝;蔡文贵;张喆;陈海刚;田斐;贾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控制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生物生态毒理学实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攻毒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研究外源污染物对水生生物(贝类、鱼类)毒性效应实验中,需要将水生生物长期暴露于含有一定浓度污染物的水体中,实验过程中需每日定时更换新鲜毒液,并让水产品在洁净海水中滤食小球藻等微藻,为水生生物生长提供足够营养,这类的实验叫水生生物室内攻毒试验。
目前,普通攻毒试验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一般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手动操控,其包括手动启闭进出水阀门、进料阀门,以及人工控制试验温度等,这种方式需要现场随时有人操作,实验人员很难去处理其他工作,尤其是长时间低污染物浓度的攻毒实验更是增加科研人员的工作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攻毒试验装置,方便实验人员进行操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攻毒试验装置,包括蓄水池、控制器和两个以上的曝毒池,所述蓄水池与每个曝毒池之间的配水管上设有配水阀,每个曝毒池设有曝气部件和温控部件,曝毒池还设有饵料投放管和污染物投放管,饵料投放管设有饵料阀,污染物投放管设有污染物阀,所述控制器包括相互电性相连的微处理器和无线通讯模块,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配水阀的信号输入端、饵料阀的信号输入端、污染物阀的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器与温控部件电性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曝毒池还设有摄像头,摄像头的成像区域为曝毒池内,摄像头与微处理器电性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水池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进水阀的信号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曝毒池设有废水管,废水管上设有废水阀,废水阀的信号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控部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温度传感器与曝毒池内的液体发生热传递,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微处理器电性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控部件还包括与微处理器电性相连的冷暖水机,曝毒池外接有循环管路,所述冷暖水机设置在循环管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有与微处理器电性相连的循环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有紫外灭菌部件,所述紫外灭菌部件与微处理器电性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攻毒试验方法,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攻毒试验方法,采用上述的可远程控制的攻毒试验装置,在移动设备上安装app后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与无线通讯模块进行信号传输,以远程控制各阀门的启闭和温控部件的工作,无线通讯包括wifi、蓝牙、红外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处理器控制蓄水池、曝毒池各配套阀门的启闭,同时微处理器亦控制温控部件以保证曝毒池的温度条件,而实验人员采用移动设备在远程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即可对微处理器进行指令操作,以完成上述阀门、温控部件的远程控制,从而无需现场驻守人员,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减少了实验人员的工作强度,也方便了实验人员进行操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攻毒试验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可远程控制的攻毒试验装置,包括蓄水池1、控制器和两个以上的曝毒池2。
蓄水池1与每个曝毒池2之间分别设有配水管,将蓄水池1的海水输送至曝毒池2内,配水管上设有配水阀3,用以控制是否配水,配水管还可以设置并未图示的提升泵。每个曝毒池2内设有曝气部件4,比如是配备风机的曝气棒或者曝气管,在曝毒池2底进行供气;每个曝毒池2内还设有温控部件5,用以控制曝毒池2内液体位的温度,满足试验的需求。
曝毒池2还设有饵料投放管和污染物投放管。饵料投放管用于投放饵料,供水产生物进食,该饵料投放管上设有饵料阀6。污染物投放管用于投放污染物,在需要的时候向曝毒池2内泵入一定浓度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投放管上设有污染物阀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21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致变色汽车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