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施工变形自动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3393.4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3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叶英;杨新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周恺丰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施工 变形 自动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隧道施工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包括现场监测装置,网关及服务器;现场监测装置安装在施工隧道内并采集隧道变形数据,采集的隧道变形数据通过Zigbee模块与网关连接,网关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现场监测装置包括激光变形监测模块、无线网络传输模块、供电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激光变形监测模块采用激光测距的方式获得变形数据;供电模块由锂电池和外接电源接口构成,用于对设备进行供电;数据存储模块用于保存监测所得数据,同时将数据提供至服务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施工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其结构合理,采用无线传输技术,避免了器件接线的繁琐,实现了对隧道施工变形的实时监测及分析,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变形自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领域,由于监控量测工作未得到很好的开展,缺乏实用、高效的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导致了量测数据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从目前国内隧道监控量测及数据分析的现状来看,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较低,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用主要是通过经验的、感性的认识,确定支护参数或做出施工决策。在施工监测中,技术人员将量测数据绘制成位移一时间曲线和位移一空间曲线,或者单纯根据值的大小比照以往的工程经验,判断围岩与支护结构是否安全、经济。这种方法需要有丰富的工程经验才行,由于没有牢固的理论依据,所以可靠度不高。我国在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监测和数据处理方式比较落后,现场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等大多停留在手工方式下,信息化程度较低即便拥有先进的仪器,也常常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开发能力而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率。一个工程项目的量测数据多达上万个,如果依靠人工方式处理,工作量相当大,数据利用能力较低,不能及时发挥反馈设计和指导施工的作用。而且如此多数据的管理工作量很大,新输入数据后又要进行重新整理,重复工作量大,还很容易造成数据的混乱和丢失。
(2)量测数据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在表中进行计算、绘图、回归,不仅要进行繁琐的公式编辑,而且在图表绘制过程中步骤较多,自动化程度低,极易产生错误各种变化曲线手工生成速度慢,对隧道施工中的时空效应无法快速分析,故其结果很难及时服务于实际工程进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缺乏完善的监测数据分析预测软件。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要依靠丰富的工程经验,由于专业性很强,并且数据分析实时性差,无法做到及时预报、及时反馈,不能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4)监测滞后于施工。围岩变形的预测难度大,缺乏有效的围岩预警判别机制和分析软件,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智能化辅助决策的作用,信息化设计的效益并未充分体现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其结构合理,采用无线传输技术,避免了器件接线的繁琐,实现了对隧道施工变形的实时监测及分析,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施工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包括现场监测装置,网关及服务器;现场监测装置安装在施工隧道内并采集隧道变形数据,采集的隧道变形数据通过Zigbee模块与网关连接,网关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现场监测装置包括激光变形监测模块、无线网络传输模块、供电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激光变形监测模块采用激光测距的方式获得变形数据;供电模块由锂电池和外接电源接口构成,用于对设备进行供电;数据存储模块用于保存监测所得数据,同时将数据提供至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网关配置4G模块,网关通过4G模块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网关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现场监测装置,网关基站和现场监测装置之间通过zigbee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33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