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长大区间火灾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4227.6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8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史聪灵;丁伟;吕敬民;钟茂华;胥旅;李建;石杰红;仇培云;伍彬彬;侯正波;刘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官 |
地址: | 10001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长大 区间 火灾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长大区间火灾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地铁长大区间的线间距大,一旦发生火灾存在烟气蔓延较快、排烟系统排烟能力有限、人员疏散逃生不便等特点。研究地铁长大区间火灾蔓延、火灾烟气扩散等事故情景,对于地铁长大区间火灾情景下的通风排烟模式优化以及人员疏散方案优化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对于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实验来说,建造一个全尺寸的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实验模型是非常困难和不经济的;可行的方案是利用已建成的地铁区间隧道来开展现场实验研究,然而已建成的地铁区间隧道基本都处于运营状态,要进行火灾实验使用很不方便,而且各个地铁区间隧道的真实情况并不相同,对某一地铁区间隧道的火灾模拟研究结果并不一定适用于其它的地铁站,要模拟火灾情景进行现场准备并采集相关数据是非常耗时的,并且花费较大。国内外诸多学者通过CFD数值软件对地铁长大区间火灾蔓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但其长大区间的排烟模式有待验证。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实验装置,能够模拟地铁长大区间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的事故情景,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长大区间火灾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铁长大区间火灾实验装置,包括地铁隧道实体单元、列车单元、热烟发生单元、通风排烟单元和实验测量数据采集单元,其中:
所述列车单元设置在所述地铁隧道实体单元内,所述热烟发生单元用于产生火灾实验需要的火源和烟气,所述火源和所述烟气产生于所述列车单元内,所述通风排烟单元设置在所述地铁隧道实体单元上,用于将所述地铁隧道实体单元内的所述烟气排出,所述实验测量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火灾实验数据。
其中,所述地铁隧道实体单元包括2个车站隧道单元、多个区间隧道单元、单元支架和隧道末端风阀,所述车站隧道单元与所述区间隧道单元之间、所述区间隧道单元与所述区间隧道单元之间均采用法兰连接,所述车站隧道单元包括上行车站隧道和下行车站隧道,所述区间隧道单元包括上行区间隧道和下行区间隧道,所述单元支架设置在所述车站隧道单元和所述区间隧道单元的底部,并且所述单元支架的高度可调节;所述隧道末端风阀设置在所述地铁隧道实体单元的末端,用于模拟所述地铁隧道实体单元末端的风阻。
其中,所述车站隧道单元和所述区间隧道单元的侧壁上设置透明观察窗。
其中,所述区间隧道单元的横截面为圆形、马蹄形或者矩形。
其中,所述区间隧道单元包括没有设置联络通道的直线型区间隧道子单元、设置联络通道的直线型区间隧道子单元、中间风井区间隧道子单元、弯曲型区间隧道子单元。
其中,所述弯曲型区间隧道子单元的中心线最小曲线半径为3m。
其中,在所述设置联络通道的直线型区间隧道子单元的上行区间隧道和下行区间隧道之间设置联络通道,所述联络通道的中部设置全自动防火阀门。
其中,所述通风排烟单元包括区间隧道排烟子单元、轨顶排烟子单元、轨底排热子单元和中间风井排烟子单元,其中:
所述区间隧道排烟子单元包括区间隧道通风排烟风道及对应的区间隧道风阀、区间隧道风机和区间隧道风机控制器,所述区间隧道风机控制器与所述区间隧道风机、区间隧道风阀相连,所述区间隧道风机和区间隧道风阀设置在所述区间隧道通风排烟风道内,所述区间隧道风阀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区间隧道通风排烟风道内,所述区间隧道通风排烟风道设置在距离所述车站隧道单元两端预设距离的顶部中央;
所述轨顶排烟子单元包括轨顶通风排烟风道、轨顶风机、轨顶风阀、轨顶集风管道、轨顶排风口和轨顶风机控制器,所述轨顶风机控制器与所述轨顶风机和轨顶风阀相连,所述轨顶风机和所述轨顶风阀设置在所述轨顶通风排烟风道内,所述轨顶集风管道与所述轨顶通风排烟风道相连,所述轨顶排风口设置在所述轨顶集风管道上,所述轨顶集风管道通过所述轨顶排风口与所述车站隧道单元内部相连通,所述轨顶通风排烟风道设置在所述车站隧道单元的顶部中央,所述轨顶集风管道沿所述车站隧道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布置,并关于所述轨顶通风排烟风道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42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书写绘画的投影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