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次供水水箱排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80130.6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0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闫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中市争朝夕供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00 | 分类号: | E03B11/00;B01D21/00;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赵科 |
地址: | 0306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池 导流槽 二次供水水箱 排污系统 平头铲 水箱 本实用新型 矩形截面 相似结构 杂质分离 排污量 弯折处 下水口 运输量 除杂 水排 贴合 弯折 清洗 排污 | ||
一种二次供水水箱排污系统,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沉淀池之间依次通过导流槽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淀池和导流槽弯折处将水箱中的水与杂质一步步分离,时间短效率高,沉淀池数量大小与导流槽弯折数根据水箱大小设计,并根据排污量大小安排相应数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清理,沉淀池与导流槽矩形截面方便清理杂质,工作人员使用平头铲或相似结构的工具可轻松将沉淀池或导流槽中杂质铲出,尤其在导流槽中,若使用与导流槽相似宽度的平头铲,最大限度与导流槽贴合,能够大大增加除杂效率。沉淀池设置下水口,可将杂质分离后的水排走,大大减轻了排污后的运输量,使清洗工作更加简便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供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二次供水水箱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我国城市自来水多采用二次供水方式,二次供水的水箱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沉积各种杂质,如不及时清理则会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危急居民的生命健康,因此每隔一段时间便应对水箱进行清洗。水箱清洗时会排出大量沉淀物,若直接排入下水系统容易发生堵塞,而将沉淀物与水分离需较长的时间和空间,若直接抽取则需要借助大量工具,两者在实际操作中步骤繁琐,需耗费大量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供水水箱排污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次供水水箱排污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沉淀池之间依次通过导流槽连接。
所述的一种二次供水水箱排污系统,其特征是:每个导流槽至少有两处弯折。
所述的一种二次供水水箱排污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和导流槽截面为矩形。
所述的一种二次供水水箱排污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顶部设置水池箅,所述导流槽顶部设置水槽箅。
所述的一种二次供水水箱排污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可开闭的下水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淀池和导流槽弯折处将水箱中的水与杂质一步步分离,时间短效率高,沉淀池数量大小与导流槽弯折数根据水箱大小设计,并根据排污量大小安排相应数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清理,沉淀池与导流槽矩形截面方便清理杂质,工作人员使用平头铲或相似结构的工具可轻松将沉淀池或导流槽中杂质铲出,尤其在导流槽中,若使用与导流槽相似宽度的平头铲,最大限度与导流槽贴合,能够大大增加除杂效率。沉淀池设置下水口,可将杂质分离后的水排走,大大减轻了排污后的运输量,使清洗工作更加简便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位本实用新型导流槽与沉淀池截面示意图;
图中:1-水箱,2-第一沉淀池,3-导流槽,31-第一导流槽,32-第二导流槽,4-第二沉淀池,5-第三沉淀池,6-水槽箅,7-水池箅,8-下水口,9-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第一沉淀池2设置于水箱1底部,第二沉淀池4设置于外侧,两沉淀池之间通过导流槽3连接,导流槽3设置两处90°弯折。如图3所示,第一沉淀池2、导流槽3、第二沉淀池4截面均为矩形,导流槽3顶部设置水槽箅6,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4顶部设置水池箅7、底部设置下水口8,下水口8设置密封塞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中市争朝夕供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晋中市争朝夕供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0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损的地下消火栓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水箱固定架